传播正能量 媒体义不容辞

2014-06-15 22:12: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正能量,是时下的一个流行词汇。

按照物理学上的概念,能量原本没有正、负之分,只是处在社会转型期,我们见识到了许多“灰暗”现象,并意识到了它的威力,便由此在哲学层面上扩展出了“正能量”这个词。

如果说负能量传导的是消极、悲观、贪婪、阴险,那么正能量传导的则是积极、乐观、无私、和善。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而言,两种能量同时存在着,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状态,正能量多了,负能量便会式微。反之,一旦负能量占据上风,投射的则多半是一片灰暗。我们也需要看到,正能量常常被无视,因为支撑起一个社会的道德善行被视为理所应当而不足为奇,反倒是一些背道而驰的负面信息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传播正能量,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负能量的报道,则必须旗帜鲜明地持批评态度,以避免混淆视听。由此想起“扶不扶”这一令人纠结的话题。本来,传统美德滋养的世代中国人不乏助人为乐、伸手相扶者,或许因为太过司空见惯,而新闻又需要求“新”,从而使得“不扶”乃至讹人的个案一时间充斥媒体网络,负能量带来的假象产生误导作用,加深了人们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认知。

媒体报道需要抑制负能量,更需要激发正能量。其实,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正如近来“争做人质”的女教师和镇干部,面对劫持人质者与50多名小学生的生命之忧,激发出来的是为师者的大爱与责任,是党员干部的血性担当。也正是得益于媒体及时的新闻报道和正面引导,面对民族危难、国殇之时,会迅速汇集起一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

这些天,透过媒体的报道,公交车上宜春“夺刀少年”的临危不惧、教室里潜江“争做人质”女教师和镇干部的挺身而出,以及新疆孔雀河中协警西尔艾力的奋不顾身,无不让我们一次次感动着。倘若说危急时刻闪耀的是人性光辉,那么,这些新闻报道传递的就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今天,媒体近乎“连篇累牍”地报道这些英勇行为,并由此引发舆论“点赞”,恰恰说明当今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每个人对积极向上力量的渴盼与追求。(孙宗林)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