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遭遇“六年之痒” 实施情况喜忧参半

2014-06-17 07:33: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条令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同期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截至2014年6月1日,“限塑令”实施已有6年,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几家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发现,“限塑令”颁布6年来,执行效果喜忧参半。由于缺乏替代品,塑料袋卷土重来,大中型商场超市限塑效果明显,农贸市场依旧我行我“塑”。

农贸市场:限塑令”形同虚设

6月13日一早,记者来到位于市区贡院东街的农贸市场,进入市场直至走到尽头,记者看到川流不息的买菜人手中都拎着装满各种蔬菜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而在走动中记者观察到,塑料袋基本上伴随着商家的每一笔生意,哪怕是买一把葱、几头大蒜,商家都会为消费者装袋。而一些销售直接食用商品的熟食摊位,情况更是严重。按照规定,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袋应注明“食品用”字样,而消费者从熟食摊位上获得的塑料袋上却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标识。

据了解,按照“限塑令”及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应禁止生产、销售及使用;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此外,塑料袋上应标注环保性文字、安全警示、生产厂家、承重等信息,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袋应注明“食品用”字样。但记者在市区多家菜市场走访发现,摊主们提供的塑料袋很少有符合标准的。

“刚开始执行‘限塑令’的时候,有不少市民都自带购物袋,但后来不少人嫌麻烦,时间长了免费塑料袋又开始泛滥。行业竞争本就激烈,我再收费,谁还来我这里买菜!再说,塑料袋也不值钱,送一两个也无妨。”一商户坦言,一沓塑料袋不过两三元,送塑料袋不会增加多少成本。“买菜时送的塑料袋,用完还可以套在垃圾桶上当垃圾袋,省得专门购买,也算是节约资源、循环利用。”一位手上拎满塑料袋的市民表示。

此外,记者从多位摊主了解到,质量好一点的塑料袋每120个的价格为5元左右,便宜的每120个大约在3元左右。与此同时,记者在市区一售卖塑料袋店铺内了解到,塑料袋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当记者提出要购买装食品的塑料袋时,店铺经营者向记者提供了白色的不同厚度的塑料袋,并坦言好多塑料袋都不符合国家标准。

商场超市:塑料袋用量反弹

记者在我市多家超市购物通道观察发现,自备购物袋的顾客并不多,购物主动提出要购买塑料袋的人占了大多数。那些自备购物袋的,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而年轻一点的顾客,基本上都会要求买一个塑料袋。

“‘限塑令’刚出台的时候,不少市民会主动携带环保袋,而现在自备购物袋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很多年轻人不在乎这两角钱,购买塑料袋已经成了一种消费习惯。毕竟塑料袋便宜又方便。要是买个蔬菜、鱼什么的,布袋子不防水还容易脏,需要清洗。”超市一负责人指出,超市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品”。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市多数超市提供的塑料袋均是0.2元和0.3元两种,平均每个超市每天都能卖出上千个塑料袋,一个月大约几万个,保守估计,一年下来这些大型超市仅塑料购物袋的营业额就数万元。而在“限塑令”以前,塑料购物袋都是免费给顾客的。“限塑令”的颁布,不但没有让收费塑料袋受冷落,反而让超市因此成了大赢家。

不过,在超市塑料袋收费的同时,超市内提供的免费手撕袋则出现浪费严重的现象,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很多消费者将本是起“预包装”作用的手撕袋当成了免费“购物袋”,甚至有的顾客买不买菜都要撕几张带回家,造成手撕袋严重浪费。这种随意撕扯手撕袋的行为,使“限塑”效果大打折扣。记者在市区多家超市内看到,在水果蔬菜区手撕袋浪费现象严重。一些市民购买一种水果却连撕多张,还有一些人在挑选过物品后可能觉得不满意,干脆连袋子一起丢弃在一旁,随手再撕下几个袋子重新选购,不一会儿一卷厚厚的手撕袋“瘦”了不少。

部门声音:加大监管力度

对于农贸市场存在使用违规塑料袋的情况,市工商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来看,大型超市、商场的“限塑令”落实情况较好,但农贸市场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中农村农贸市场的执行难度更大,很多不合格的塑料购物袋是从其他地方购入,源头上难以控制;与此同时,一些消费者对“限塑令”认识不够,还会主动向经营者索要不规范塑料袋;加之部分经营者和消费者文化水平较低,树立环保理念还有难度。对于市场上出现的违规劣质塑料袋,工商部门表示将加大“限塑令”的监管力度。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限塑令”当前遭遇的尴尬境况,应从源头抓起,最重要的是对相关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取缔生产达不到环保标准塑料袋的小作坊,让环保达标、可降解购物袋行之有道,这样才会将“限塑令”行之有效地推进下去。一面高叫“限塑”,一面在市场上公然售卖劣质塑料袋,很难让人信服,政府相关部门只有抓住各个环节真正去实施,逐步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才能将“限塑令”有效落实。

与此同时,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李医生表示,劣质塑料袋,不仅不环保,而且对自身健康有隐患,尤其是市面上常见的彩色劣质塑料袋,其着色剂通常含有苯并吡,是一种致癌物质,与食品接触后,可能会转移到食品中,使人慢性中毒。而一些小摊点、小餐饮店,往往使用回收或再生塑料制成的劣质一次性塑料袋,很少经过正规的消毒处理,有毒成分遇高温就会溢出来污染食物,长期摄入会危害健康。

本报记者 景文婷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