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柏树乡柏树村,8岁男孩晓辉(化名),被几名闲来无事的同学,强行叫到3公里外的永宁寨村,最终被11人围殴致昏迷,后经抢救无效身亡。据了解,涉事的11名同学均不满14周岁。(7月9日《京华时报》)
当地刑警队调查发现,事发当天下午3时至4时之间,包括东东在内的几名同学,在柏树村广场玩耍,几人闲来无事,便相约到村内找人打着玩儿,恰好碰到晓辉,几个人便强行将他叫走。在距离柏树村3公里远的永宁寨村委会门前广场上,包括东东在内的11人(其中年龄最大者差两个月14周岁,最小者不到10周岁),开始对晓辉进行殴打。持续一段时间后,几人又在广场东北侧一处玉米地上,再次对其进行殴打,直至其昏迷不醒。最后,几人将已经昏迷的晓辉抬到路边。
《京华时报》给本篇报道起的标题是《11学生闲来无事围殴8龄童致死》。学生、闲来无事、围殴、8岁、致死,这些字眼纠缠在一起就制造出如此一起令人不可思议的悲剧。
是什么样的动机和心理驱使那些不满14周岁的11名孩子围殴一名8岁的儿童,这不仅仅是警方调查的主要内容,更是社会及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悲剧之后,晓辉已不在人间,而同时12个家庭,无数个人都会因此而命运发生不同的改变。
如今,讨论是否够得上刑事处罚,该如何民事赔偿好似都已经不重要了,我们更应该关注悲剧背后的问题。通过记者的调查不难发现,涉事其中的几个孩子在学校早已经有诸多不良的举动,家长和学校都已知晓;同时,作为受害者的晓辉,在学校屡屡受到“欺负”,家人和学校也都多次了解。但是,这些看似简单而普通的“小事”,在家长那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学校也没有得到正确的疏导,从而使那些“麻烦”一直存在,任其发展。所以,这一切和悲剧的发生都有着一定的关联。
孩子都是无辜的,他们感知世界、认知世界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才需要父母管教,需要上学求知,需要社会积极引导。
而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社会结构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很多家长要外出打工,或者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学校只负责校园内的安全,老师只负责课堂上的45分钟,而疏于孩子的心理疏导和品德教育。同时,通过电视、网络等,很多不健康的影视作品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也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或者是朋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孩子,影响孩子,让我们的孩子较少伤害,快乐求知,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
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东施效颦
下一篇: 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