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起,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我市力争用5年时间将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工作。
在这项工作中,我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按照“免费、就近、划片、分配”的原则进行,凡满6周岁以上的儿童、少年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确定每所学校招生范围,保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就近进入公办小学、初中学校就读。各学校不得采取或变相采取面试、考核、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种竞赛成绩和各类考级证书等作为入学的条件。同时,还要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或同住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各县(市、区)按照“相对就近、统筹安排、简化手续、方便群众”的工作原则,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都能在新学年开学前顺利入学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实行均衡编班、均衡配备教师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分重点班、快慢班和特长班,更不得举办各种实验班。要严格控制班容量,严格规范作息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自主活动和休息睡眠时间。小学各科考试结果原则上以等第形式呈现。
为了缓解择校矛盾,近年来,我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师资、办学条件、生均公用经费等均均配置的力度,继续做好校长、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校校际交流工作,积极探索学区化管理、托管办学等方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乃至消除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正是:就近择校受欢迎,均衡发展惠民生;教育公平不公平,人民满意是杆秤。 锡刚 文/图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上一篇: 让统一代码助力社会信用建设
下一篇: 公积金改革缘何如此“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