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自杀频发敲响的养老警钟

2014-07-30 20:50: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6年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刘燕舞走进湖北、山东、江苏、山西、河南、贵州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他发现,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7月30日《中国青年报》)

2008年起,刘燕舞所在的研究团队在湖北省京山县进行田野调查。他用驻村400多天的调查数据,画出了一条“农村老年人自杀率”的曲线: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

这无疑是一个让人倍感沉重的话题,谁都要老去,在老龄化社会已经汹涌来袭的今天,这是一个我们的父母将要或者正在面对,而我们也必然要面对的话题。

据刘燕舞调查,自杀在当地被视作正常、甚至合理的事。而“比起亲儿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更可靠”更是很多老人挂在嘴边的话。在刘燕舞看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京山的今天可能是很多地方的明天。

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去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去年全国老龄委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

据刘燕舞统计,农村老人自杀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难,其次是摆脱疾病的痛苦,两者合计占直接死因的60%,之后是情感问题。“换句话说,要减少老年人非正常死亡,就要解决三个问题: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

归根结底的问题,还是养老,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有质量的乐享晚年,已经成为一个最为严肃的社会话题。正如“老人们应该活得舒服些,能从容幸福地面对死亡,能走得有尊严点,而不是采用非常规的手段,那太悲凉了”。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远非“有儿养老,衣食无忧”那么简单,相对而言,老人们精神上的感受和体验更为重要。在国家积极完善社会化养老体制的基础上,应该通过更多途径让老人们有依靠,有盼头,有乐趣,有尊严。

刘燕舞的调查团队就发现,湖北洪湖、荆门等地,陆续发起、成立了4个老年人协会。协会由老人们自发推选会长和理事,村里有老人过80大寿,协会去送块长寿匾,有老人病了,协会去看望,有老人过世,协会去送花圈……据当地老人说,有了协会,村里自杀的老人少了。

养老这个大话题,不仅需要国家各部门高度重视,需要社会积极引导,同时也需要个人逐步转变观念,让我们的养老体系更健全,更科学,更加具有人情味。

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