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节红包回归传统

2013-02-18 10:09: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传统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日益提高的日常物质生活水平冲淡了年的感觉。同时,春节红包的分量却是越来越重了,直接被人们称为“红包劫”。这个春节,皇姑区一所重点小学一个班的54名小学生,共收得压岁钱超20万元,平均每人收到的压岁钱在3500元以上。(2月17日东北新闻网)
    所谓春节红包特指压岁钱,是指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这本是传统大年中的一个特色体现,但如今被演变成为水涨船高的“礼节”负担。
    《重庆晨报》报道,今年春节,钟厚华一家送出压岁红包21个,合计7300元,但8岁的儿子直接逆转了整个局势:7天收入红包39个,累计2万余元,说起压岁红包,钟厚华开玩笑说,收支相抵后,这个春节,孩子的压岁钱净挣1万3,顶他妈妈3个月工资。
    2万多元的红包对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概念,他们根本没有正常的理财能力,仅仅成为大人们春节走动时的礼节体现。同时,也有专家指出,逐年增多的压岁钱容易让一些孩子们过早接触金钱,而且认为钱来的太容易,对将来成长无益。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喜庆团圆的春节,大家都喜欢通过红包,图个喜庆,图个吉利。但是,受面子情结的影响,不但红包的礼金数量连年上升,相互之间也有攀比。甚至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趁机通过压岁钱的形式贿赂领导家属,更是令人反感。这种风气一旦形成,不但加重了家长们的负担,而且也改变了压岁钱原有的意义,很多普通家庭直呼春节过不起。
    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有春节派发压岁钱的传统,但和新加坡等地2元、10元新币的小红包相比,中国的新春压岁钱红包底数已从几年前的两百元人民币升至500元。据说,江浙一带的商人一出手更以千、万元计算,人情几乎和厚重红包画上等号。
    压岁钱本属于亲戚朋友之间正常的礼节往来,重在走动,重在情谊,不在于红包的多少。让压岁钱回归理性,让红包回归传统,过个轻松快乐健康的大年才是人人期盼的。

(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