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前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全国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再次成为家长、学生、老师们纷纷关注的焦点。北京、厦门、青岛等地纷纷出台减负措施。
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八项措施,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得超过一个小时,初中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
厦门出台的新规,减少考试次数、取消早读,增加自主活动、休息、体育运动和综合实战活动的时间。
青岛各中小学新学期全面实行“课程、课时、作业、考试和节假日安排”网上五公开活动,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
对于学生减负工作,可谓是一个老话题,笔者小时候上小学、初中,几乎就只是语文、算术两门主课,另外有一些音乐、写仿、体育、自然等副课,薄薄的几本书,一个小书包就装上了。
不知何时,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书越来越多,作业时间也越来越长,许多小学生不得不使用拉手滚动书包,一些家长常常陪孩子做作业至半夜时分。有的学校不但给学生留作业,还给家长留作业,不但有书面作业,还有动手作业、网络作业、教辅作业,还有摄影、视频剪辑、配乐等许多无效的作业,弄得孩子回到家,如同进入学堂,有时甚至比在学校还累。许多孩子在作业堆里,把那一点可怜的天性都磨灭了,近日,成都一初中生因为寒假作业没做完,就上吊自尽了。
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许多家长对孩子成龙成凤心切,在节假日为孩子报名书画班、音乐班、奥数班、英语班、舞蹈班,可怜孩子连自己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一些孩子盼星星、盼月亮,盼来节假日,又被一大堆各类辅导班弄得头疼不已。
按说,孩子在上小学、初中,老师在规定的45分钟时间里,理应把应知、应会的知识给学生们讲清楚、讲明白,课后适当给孩子留一些思考、复习的练习题,本也没什么不妥,但是,我们一些老师由于素质、能力等问题,课堂上给孩子们讲不明白,就用大量的题海战术和课外辅导,甚至大量的家庭作业强迫孩子来学习。更多的时候,甚至把孩子的家长也“绑架”其中。家长如果有知识还可以,要是碰上一些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对英语、计算机等不甚明了的家长来说,真正是对学生、家长的一大摧残。
面对各地市众多的减“负”行动,笔者以为,学生真正的负担其实来自精神的深处,社会要做的是,教育部门如何对学校教学的评价和认定,真正做的是,打破我们考试升学的教育体系,否则,任何减“负”都是昙花一现。(文/来祥生)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