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被提及的频度之高,无不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堪忧所致。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这一问题自然也就成了与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
3月6日上午,全国人大浙江团进行小组审议。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朱张金打开包,拿出了一袋花生米。他数了10颗扔进杯里,用冷水一冲,短短几秒钟,整杯水都变成了黑色。朱张金说,这就是售价高达160元一斤的所谓“健康”黑皮花生。(据3月7日新华网)
这触目惊心的一幕,还仅仅是糟糕的食品安全现状的一个小片段。这些年,从毒奶粉到地沟油,从毒鸭蛋到瘦肉精,问题食品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国家形象因之受损,政府公信因之散失,群众因之怨声载道。按说有《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这些问题都不该产生,或者说不该如此猖狂。对国民身体素质的忧虑,对社会秩序稳定的忧心,不得不使人探究其中的原委,而最终的结果无一不指向了当前的监管体制。
“九龙治水”,是对现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形象比喻,也最为舆论所诟病。在食品生 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工商、质检、药监等众多职能部门职责有交叉,因而极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一个看似谁都能管的问题,却时常出现谁都不管的“真空”局面。再加上问责机制向来不够明晰,部分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受利益诱惑充当起黑心商贩的“保护伞”。种种监管的不给力,变相纵容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经营意识的黑心企业的违法行为,而问题食品也才得以有恃无恐,从生产车间,流向市场,一路畅通无阻地抵达百姓的餐桌,并被最终吃进人的肚子。
值得欣慰的是,根据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有关机构和职责整合,对食品药品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可谓是全国两会对于沸腾民声的积极反馈。由以往的“九龙治水”变为“九龙归一”,有利于权责一致,避免多头执法和执法盲区的出现,真正实现从食品生产源头到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全程监管和统一管理。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权责清晰的职能部门监管起来才会给力,加之广大群众对问题食品的“同仇敌忾”,或可与社会监督形成合力,督促食品行业自律的形成。到那时,问题食品”再想混迹于市恐怕就很难了。
(孙宗林)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让网络反腐释放正能量
下一篇: 莫让“负能量”湮没了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