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乞巧说爱情

2014-08-03 20:04: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8月2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商家、网店、实体店早早就打出了中国“情人节”的品牌,街头小店也是成对的男女出入,广场上甚至卖鲜花的小贩也小赚了一把。

说起七夕节,人们最多的便是想到了牛郎和织女。因为王母娘娘的干涉,牛郎和织女被迫分离,被天河阻断,不过王母还算通人情,让喜鹊传话,让他们夫妻俩七天相会一次,没想到喜鹊却把七日相会误传为七夕相会。本是一周一次的相会,变成了一年一次的相逢,这在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社会里,是多么漫长的等待,于是王母便罚每年的七夕节期间,天下所有的喜鹊都到银河岸畔来为牛郎和织女搭建鹊桥。民间相传,这一天,人间的喜鹊几乎都不见了,喜鹊回来后,肚下的绒毛也少了许多,传说都是为搭鹊桥“增砖添瓦”闹的。

小时候,老家院子里有株葡萄架,每逢七夕节,便约上小伙伴在夜朗星稀的葡萄架下,静静地听,大人们说,如果用心,就会听到牛郎和织女相会时互诉衷肠的悄悄话。小伙伴们都支起耳朵,一年又一年。那份等待,正是中国传统爱情的含蓄和沉淀。

七夕,原来是用于少女乞巧的女儿节。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养育七个女儿,个个长得如花似玉,而又个个心灵手巧,织出的锦缎无比美丽。有女儿的家庭,都喜欢自己的女儿心灵手巧,便借“七女下凡”的故事,让这一天成为女儿认真学习女红的节日。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中国传统农耕社会时代,女人读书无关紧要,但有一样东西必须学会,那就是纺织和刺绣,许多女孩很小的时候便跟随奶奶、妈妈甚至姐姐、邻居,学习刺绣工艺,因为女孩出嫁之后的嫁衣和婚后男人的荷包、孩子的肚兜、衣饰鞋帽等,都是要亲手用心绣就,心灵手巧的女红能力甚至影响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和婚姻的生存质量。

如今,人们的衣服早就是工业化生产,女孩儿传统的女红技艺早就失传了,一些女孩甚至连起码的饭菜都不会做,更不要说像红楼梦里晴雯孔雀羽毛补裘皮大衣的技艺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革,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多变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们少了耐心和等待,什么都要追求速度,什么都要速成,于是西方的一些文化和快餐便大行其道,尽管我们都知道许多的快餐食品垃圾成分较多,但年轻人就是喜欢。

具体到爱情也是一样。渴盼爱情的美满、温馨与甜蜜幸福,古今中外皆通一理。但如今的年轻人少了内涵那份甜蜜和温柔,喜欢物欲或直来直去的表白,甚至大庭广众之下的拥抱接吻,错误地把西方一夜情的“速餐爱情”当圣典,饥不择食把很多事情想得太简单,忽略了许多人情上的困难,等到上当受骗之后,又哭天抢地,埋怨世间不公平,产生爱情虚无。

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中国传统的爱情并不死板,中国人心中并不缺乏浪漫的情怀。在爱情面前,不分种族国籍和地域,也很难说清先恋爱后结婚和先结婚后恋爱哪个更为浪漫先进和合理,更没有一把衡尺去丈量爱情的长短和轻重。

鞋子大小,只有脚知道。用在爱情与婚姻上,幸福与不幸,也只有经过的人才会有真切的内心感悟。面对真真假假的各类爱情故事,爱情其实就如同手中的权利和金币,只有失去了才会感到她的珍贵和稀有。

文/来祥生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