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 我们的传家宝

2013-07-10 09:52: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抚今追昔,诚信做人是治家之道、致富之门。道正门敞开、信誉自然来,“诚信”二字魅力无穷、潜力无限、影响深远。
    我的父亲已故十多年,回忆起父亲诚实守信、耿直为人,以“诚信”为治家之道的过往岁月,历历在目、铭记心怀。
    父亲1959年毕业于省公安学校,有一定的文化,但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因“成份论”1962年下放回家务农,父亲思想上压力很大,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的全部重担压在他的肩上。
    从挣工资变成挣工分,生活十分艰难,那个年代在生产队干一天活,记一个工,分不到几毛钱。为养家糊口,父亲到村办煤矿干活,结果工分没挣到,因事故落了个腿部终身残疾。为了求生,父亲带残自学木工,但一技之长在农村找不到活干,也无用场,只有进县城才能维持生计,但当时生产队严格约束外出挣钱,不允许重副轻农。父亲为了争取生存空间,再三恳求生产队干部给个出路,多次请求勉强得到生产队同意,但限制外出挣到钱必须按月上缴生产队,然后记工分,县城木工日工资是3元2角5分,交队后可计10分工,当时分红生产队每个工只有4角7分钱。如此吃亏,父亲也无怨言,还是含辛茹苦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城内干木活。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县城单位干活,会计手续繁多,当月工资,当月不一定能兑现,甚至拖的时间很长,严重影响父亲按时给生产队会计交钱。父亲为了信守承诺,保证说话算数,经常找亲朋好友东借西凑,就是为了给队里按月交款。父亲既要努力干活,又要借钱交生产队,如此双重困难,一直延续多年,可见父亲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但保住了“诚信”二字,得到了队干部的信任,也解决了我家的生活困难,在社会上口碑很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由于父亲诚信理念引领我们全家,我兄弟几人已长大成人,父亲木活干得红红火火,家里责任田种得连年丰收,当时我家既有农业高收入,又有副业多赚钱,在村内、村外是小有名气的致富户。回想起当年,父亲借钱、交钱换出诚信的治家理念,我家里人、村里人、城里人,人人交口称赞。
    可敬的父亲已故十多年,虽没给我们留下万贯家产,但在艰难困苦中把我们养大成人,特别是留给我们“诚信持家”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我们诚实守信,正派做人。我们后辈人人守诚信、个个能发展,上大学是德才兼备,在单位是模范员工,搞产业是行家里手,诚信让我们路子越走越宽。如今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国梦,只要守住诚信,梦想一定能够成真。李瑞珍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