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与“当镜子”

2013-08-10 09:14:55 来源:临汾新闻网

    镜子自出现起,便在时时提醒人们正衣冠、知污垢,不知增添了多少光彩。古今深知镜子作用的人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来,镜子”的作用不仅可以“正衣冠”去污垢”,还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然而,照镜子”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需要有勇气。有的人就不敢接近“镜子”,怕照出自己的“丑态”或“污垢”。其实,这种顾虑大可不必。你脸上有没有“污垢”,是“丑”是“俊”,早被人看得清清楚楚了,掩盖是掩盖不住的,还不如主动去“污”除“垢”亮“丑”的好。
    在“照镜子”方面,周恩来同志堪称我们的光辉榜样。
    他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在宿舍大立镜旁边又竖起了一面纸做的“镜子”,每天早、中、晚总要站在这面“镜子”前面照一照。原来,这面“镜子”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正,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恩来由一名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成长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一生立身处世,似乎都受到这面“镜子”的影响。党中央要求每名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我们应该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自觉“照镜子”、正衣冠”,保持“洁净健康”的面孔,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往深处讲,一方面要乐于“照镜子”,另一方面还要有人乐于“当镜子”。可是,从现状来看,这两方面都存在一个“怕”字。有的怕“丢丑”,不敢“照镜子”;有的怕“被砸”,不敢“当镜子”,怎么办呢?我想有三点办法不妨试试看。一是加强党性教育,以党性启动自觉性,克服“怕”字;二是弘扬民主作风,以民主作风启动积极性,克服“怕”字;三是领导带头“照镜子”,解除群众的顾虑,克服“怕”字。如能做到这三点,使“怕”字变成“敢”字,并形成风气,这“照镜子”和“当镜子”的问题就不会那么难解决了。
    只要人人仗义执言乐于“当镜子”,人人知法遵法乐于“照镜子”,浸在身上的各种污垢就能荡涤干净,我们的党就能永葆战斗的青春,朝气蓬勃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步一步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张同廷
)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