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夸“谈心”的形式主义之弊

2013-09-23 20:22:12 来源:临汾新闻网

9月21日《福建日报》报道,某单位的一名同志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说本单位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多达3268次。督导组的同志反问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汇报者一脸尴尬,半天说不清楚。

十年谈心3268次,如此高频率的谈心,如此精准的成果汇报,虽然极具眼球效应,却因为违背常理而使人满腹狐疑。汇报者的一脸尴尬,恰恰就说明这畸高的“3268次”谈心注入了太多水分,否则便不会“半天说不清楚”。

作风问题不是小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督导,在于及时发现和推动解决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非常不幸,本是解决“四风”问题的汇报却因为浮夸之嫌而犯了形式主义的老毛病。

形式主义作为“四风”之首,严重脱离群众,完全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败坏了党风。今年8月10日至9月13日,《人民论坛》杂志发起的一项“官场形式主义状况调查”,总结出了最令人反感的十种形式主义,从“好大喜功的形象工程”,到“华而不实的规章制度”;从“内容空洞的文山会海”,到“领导讲话假大空”;从“走马观花的下访调研”,到“铺张浪费的节庆晚会”;从“为迎接上级的弄虚作假”,到“总结汇报报喜不报忧”等等,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人民论坛》9月下(总第417期))。官场形式主义既拉远了公众了解和监督政府的距离,也迷幻了政府对公众利益诉求之声的视听,历来为人民群众所诟病。可想而知,上述浮夸式的“谈心”不仅不会取得实效,个别部门和个人的弄虚作假行为还会连累到党的威信和声誉。

玩弄数字自欺也欺人,本质上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道而驰。其实,这样的伎俩不是什么新花样,戳穿它也并不难,以往之所以会蒙混过关,多半在于汇报听取者没有剖根问底,滋长了汇报者的侥幸心理。无论是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其他类型的工作督导,面对形形色色的汇报,倘若听取汇报者都能多几个追问,那些弄虚作假行为就会纷纷现形。与此同时,也可以切实把握那些货真价实的好经验好做法。(文/孙宗林)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