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起,《新京报》陆续推出四期黄金周婚礼调查,主题涉及“份子钱”婚宴花销”领导婚宴”结婚彩礼”。根据记者对北京、湖北、河南、内蒙古、福建、广东等多地数百对新人及其亲友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份子钱,越来越奢侈的婚宴,以及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元的娶媳妇礼金,已成为婚礼中的“不能承受之重”。
结婚举办仪式典礼,有个传说,远古时的群婚制,并无仪式之说,双方合则在一起,不合则分,因此后代往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到了伏羲女娲时代,因为洪水泛滥,陆地上的人物、动物几乎都毁灭殆尽。只留下伏羲、女娲兄妹,上天怕人类灭绝,便派太白金星劝说二人成婚,二人不肯,便相约隔沟滚磨盘,如合则婚。结果二人分别从两座高山上往下滚石磨,石磨合二为一,兄妹认为这是天意,遂在山洞中结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从此才留传下嫁娶、媒约、洞房的婚姻关系,兄妹二人滚磨盘成婚的山就在如今的吉县境内,世称人祖山。
关于结婚中的彩礼,在农耕和渔猎社会,起先以兽皮为贵,周代有大雁成婚,再后来,便有了货币的通婚,宋代以后,结婚时,男方向女方送现金作为彩礼较为普遍,具体数额根据双方家庭情况而定。
漫长而传统的封建社会,重男轻女,认为女人是赔钱货,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因此在嫁女时要让男方支付不等的费用,如同“卖女儿”。
古代的婚姻,亲朋好友也送“份子钱”,但大多数都是实物,贵族仕宦人家多送首饰、丝绸,普通百姓一般送一些猎物或自己的土特产品,表达美好祝愿。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婚礼被取消,婚礼极为简化,双方穿上一身干净衣服,亲朋好友凑钱买一些茶缸、暖壶、枕巾等,新郎新娘骑上借来的自行车,戴上大红花,单位同事来家祝贺一下,婚礼即成,那时不吃婚宴,也不用彩礼。
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婚礼及相关仪式慢慢复兴,男西服、女婚纱,到饭店办婚宴,男方给女方数百上千元的礼金,亲朋好友小范围吃饭随礼,礼金由5元到10元不等。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贫富逐渐拉大,先富起来的一班人开始筹办豪华婚礼,婚车一色奥迪、奔驰,婚庆明星助阵、星级酒店举办宴请,彩礼也由数千上万至十数万,随礼的份子钱也水涨船高,200元、300元、500元甚至一千元不等。
过高的彩礼钱,让许多新婚之人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过高的份子钱,让许多刚参加工作的人囊中羞涩。这时的彩礼和份子钱,早已不是正常的习俗,最终演绎为循环往复的人情债,许多人不得不感慨,一年的工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都吃了高价饭,有的人甚至闻帖色变,避之唯恐不及。
针对循环往复早已变了味的彩礼和高额份子钱,人人都有怨言,人人又都参与其中,要真正破解,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有关媒体要给社会积极引导,整个社会要提倡节俭办婚庆的正能量,同时对一些上梁、满月、生日、搬家、上学等等庆贺宴请要坚决取缔打击,只要我们的社会真心去解决这个问题,相信办法总是会有的,时间也不会太遥远!(文/来祥生)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以讲话精神为统领 全力冲刺项目建设
下一篇: 让出游与文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