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各地”女大学生失联”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一时间,人心惶惶,特别是一些年轻女大学生和学生家长们。在那些“失联”的女大学生中,有人被非法拘禁,有人误入传销,甚至有人被杀害,此类恶性事件的频频发生让人深感痛惜,但同时也有不少人疑惑,从失联到被囚禁甚至被杀害,犯罪的黑手为何频频伸向女大学生?犯罪分子为何会如此的残暴、变态?这些“失联”的女大学生都已成年,且受过高等教育为何会疏于防范轻易被骗,甚至丢了性命?
女大学生失联遇害悲剧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讲,与普法宣传教育的弱化不无关系。目前我国在教育体制上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学校、老师、家长最为关心的,却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正确的道德观、法制观、伦理观方面的教育。正因如此,不少大学生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实际上却涉世未深,对于社会中的潜在危险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以至深陷险境而不自知。比如八月发生在济南、重庆的两起女大学生被侵案件,施暴者都是搭载被害人的黑车司机。这类案件背后反映出女大学生在潜在危险面前的疏于防范,同时,也再次暴露出黑车非法营运不仅扰乱了正常的营运秩序,损害了乘客的合法权益,更潜藏各种安全隐患。
发生在那些失联被害的女大学生身上的悲剧是不幸的,我们为生命惋惜,为暴行愤怒,同时,也该深刻反思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存在的问题,更好的防患于未然。女大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频频发生在女大学生身上的案件,不仅警醒了年轻女性应该加强自身防范意识,也为学校安全教育以及政府部门打击违法犯罪敲响了警钟。
教训何其惨痛,闻者引以为戒。要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一方面需要女大学生自身提高防范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在遇到危险时,懂得自救;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另一方面更需要有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震慑和打击力度,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为妇女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白洁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上一篇: 外国人当城管,新闻噱头而已
下一篇: 摇号发奖学金荒诞背后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