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节,人们都要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习俗,也是人之常情,本无可非议。
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清明扫墓名堂越来越多,风气也越扫越浊,使得扫墓变了“味”。
比如,有的人请“大仙”巫婆”为祖宗祈阴德、为子孙求荫庇,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有的人清明祭祖,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相互攀比。你花几百元买“纸钱”、冥币,我则花几千元用纸扎“彩电”、冰箱”、小轿车”、“楼房”;有的人借口坟地周围树木遮挡坟墓,影响风水,乱伐树木;有的人烧“纸钱”、放鞭炮引起了火灾。
种种祭奠仪式背后是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伦理观,有着强大的文化基础。想清明节时烧“纸钱”送给祖宗花,只能说是一种心愿、一种企盼,先人们在“阴间”是不可能收到的,留下的不仅是烟熏火燎、垃圾遍地 的环境污染,更是一种变相的“心灵污染”……时代不同了,作为一名现代人,更应顺应社会发展,采用更加文明、低碳、环保的方式来扫墓。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时候。清明祭祀的本义在于表达对亲人的感念与尊敬,形式可以不同,内涵却是不变。笔者以为,距离扫墓地近的不妨步行,远的骑上自行车,带上一束鲜花,献给故人;扫墓之际,不妨在坟地旁种下树木,美化环境;此外,微博祭祀”、时空邮箱”等新奇的祭祀,更符合时代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值得提倡。
其实,只要缅怀先人、尊老孝亲的真心真情在,鲜花可代替纸钱、音乐可代替鞭炮、网络遥拜可代替舟车劳顿。这样既庄重节俭,又省时省力,更可收获环境之“清”、心灵之“明”,使清明节享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何乐而不为?(高国春)
责任编辑:王伟
上一篇: 临汾网评:清明祭祀先人无须“代客扫墓”
下一篇: 临汾网评:相信孩子一切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