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疫情期间,上网课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对家长和孩子而言,通过知识付费,筛选出最需要的内容,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是一种有效的互联网学习方式。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比如订阅付费资讯、付费下载资料、文章打赏等,充分享受到了网课学习的便利和乐趣。然而,随着知识付费概念“火”起来,各类平台一拥而上,知识付费行业呈现出良莠不齐的趋势。从起初的众多内容生产者拿出不少“干货”“硬货”,到经济利益驱使下部分平台运营者开始投机取巧,成为“知识中间商”、内容“剪刀手”和“搬运工”,令网民大失所望。
在朋友的介绍下,笔者曾在某知识付费平台给孩子注册了账号,并兴致勃勃地购买了“高效阅读学习”“高情商训练课”等课程。可在亲身体验中,孩子很快就发现了这些课程的“套路”:它们往往有诱人的标题,能够精准抓住你的焦虑点,然后设置迷惑性强的简介,仿佛只要听了他们的课,就能根治你的焦虑,让你走上人生巅峰。但是真正购买之后,就会发现余下的大半几乎都是“注水”,并不能为解决问题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有学者曾把信息与知识分成短期功利型知识、中期理念型知识、长期修养型知识三类。其中,部分平台的中期理念型知识乍看观点犀利,头头是道,但仔细琢磨却发现并没有太多用处。营销者尽管可以打着情怀的旗号吸引足够多的受众,但是一旦进入连环付费的迷局后,就有了骗人的嫌疑。
因此,家长和孩子要慎重选择网课。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学习渠道,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广泛的阅读涉猎和勤于向优秀的专家取经才是正道。只有选择有价值的平台,才能学到不掺水的、专业的、有含金量的知识,才能真正付有所值、学有所得、宅有所获。(
郭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