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好日子”也要过“紧日子”

2021-06-10 08:55: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婚宴过后满桌子剩菜、自助餐拿得多吃不完、垃圾箱里倾倒了不少剩饭……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美食越来越丰盛,“舌尖上的浪费”仍时有发生,令人痛心不已。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流传千年的唐诗,道尽了农民的辛苦、粮食的可贵,虽一直被人们熟记于心,但仍有许多人背道而驰。诸如,为了所谓的“排场”,宴请时不惜订制“豪华套餐”;为了脸上的“面子”,外出就餐从不打包等等。

  针对食品浪费这一社会“顽疾”,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措施有力整治各种浪费行为。然而,因为一些人的节约意识不足,以及相关部门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来规制,致使浪费现象挥之不去、常谈常新。

  以往,针对食品浪费现象,人们在进行道德谴责外并无他法。而今,法律之手介入其中,反对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今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法对经营者、消费者,以及公职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等都提出了严格要求。譬如,可奖励“光盘行动”消费者;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可收取厨余垃圾处理费;餐饮服务经营者诱导或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最高罚1万元;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严重食品浪费的,最高罚5万元;公务活动需要安排用餐的,不得超过规定标准等。

  但立法只是手段,最终还要落实到人,唯有各方齐心协力,方能让“有法可依”迈向“良法善治”、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这就需要各级监管部门主动作为、严格执法,莫让法律明文规定成为“纸老虎”;餐饮经营者要以身作则,积极引导消费者自觉杜绝餐饮浪费;公众更要自省自律,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让反对浪费成为深入人心的道德和社会准则。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颗颗金黄而饱满的谷粒,是劳动人民辛勤耕耘、挥洒汗水换来的,容不得随意挥霍。此刻,让我们共同承担起“节约粮食”的责任和义务,在“好日子”下也要过“紧日子”,让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久弥新、发出浓厚的醇香。(清新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