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月。市教育局推出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引导学生珍惜珍爱生命,引导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笔者跟随市教育局“中华好家风”家庭教育公益宣讲团先后走进翼城、侯马、永和等地听课,现场感受家长对育儿知识的渴求,学到很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也曾每日做家务时打开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聆听《中华好家风》系列家长心理成长讲座,每一课的内容都不相同,各有侧重,有缓解育儿焦虑的,有讲人格塑造的,有解读青春期心理的……专家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孩子成长过程,每个阶段如何陪伴孩子,听了真是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每听一课,笔者都会梳理一下自己的做法,有时庆幸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有时则会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感叹要是早早懂得这些道理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
相信许多人和笔者一样,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样样优秀,自家孩子为啥这样不懂事?做事磨叽,学习不好,特长不明显,还叛逆不听话。这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法国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仅有15%与学校教育有关,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现代社会家长如何破除育儿焦虑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做终身学习的父母,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父母要好好学习家教知识,理解和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节点,无条件地用爱去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孩子的心理就会越来越健康,各方面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最好的教育来自家庭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来自终身成长的父母。养育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趁着孩子还小,还可以教好,一定要尽到为人父母的监护之责。家长牢记三个“不要”:不要放任不管,要深入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不要过分干预,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空间;不要三心二意,请给孩子用心、尊重、耐心和共同成长的陪伴。
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家长朋友们,让我们终身学习,做好孩子的榜样!
郭璞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