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加快建设创新型临汾
——三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
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着眼提升全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部署,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绘制了新的“施工图”,必将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注入强大创新动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工程。阔步新征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持续实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巩固深化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和义务教育“双减”改革成果,推动义务教育进一步扩优提质。深化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模式。加快构建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与创新创业要求相匹配的新兴产业人才。推进高校改革发展,支持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山西电子科技学院高质量发展,结合临汾产业发展实际动态设置专业,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是国家强盛之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加快“晋创谷·临汾”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一核引领+双轮驱动+N区拓展”为布局,集聚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完善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制定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健全科技计划项目形成、运行、管理、监管机制;推进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健全技术经理人队伍培育体系,完善为原创性技术提供应用场景政策,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建设一批产学研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结合的创新联合体。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健全市场化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关于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强化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着力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重点产业链、专业镇人才赋能工程,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健全人才“引育用留”工作机制,创新柔性引才、弹性工作的人才引用模式,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引用新格局。健全人才有序流动机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完善海外引进人才保障机制。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机制,实现人才优惠“一键式”落地,强化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保障。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健全以能力、质量、时效、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确保每一位人才都能为临汾发展出力献智、加持赋能。
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彰显实力,人才引领发展。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全面提升我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持续释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倍增效应,为我市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提供坚实支撑、注入不竭动能。
本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