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坚持长期主义 发展“耐心产业”

2025-04-02 08:50: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从黄河岸边的沟壑纵横,到中国版图上的产业坐标;从靠天吃饭的艰难岁月,到智慧农业的蓬勃兴起……

  自20世纪60年代起,吉县便锚定苹果产业,从最初的小规模尝试,到现在的全领域深耕,实现年产量25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的壮阔景象,让昔日的贫瘠之地变身为如今果香四溢的幸福家园。

  65载春秋更迭、斗转星移,吉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笃行不怠,坚持不懈做难而正确的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镌刻进黄土高原的每一寸土地,让“小苹果”挑起了农民致富的 “金扁担”,让老百姓过上了“比政府还富”的好日子。这是坚持长期主义的生动注脚,是弘扬右玉精神的鲜活样本,更是吉县人民用执着、创新、担当共同书写的一部奋斗史诗。

  吉县苹果产业的崛起,彰显的是久久为功的坚守。65年来,面对土地贫瘠、条件恶劣等困境,吉县人民毫不退缩,毅然选择在这片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从第一棵果苗入土时的满心期许,到遭遇灾害时的不屈不挠,再到市场低迷时的咬牙坚持,他们始终保持定力、耐心和韧劲,不受干扰,不畏艰难,内心笃定地干下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才锻造了吉县苹果的“金色名片”,呈现“九万农民谋一果,七十二行兴一业”的生动局面。

  吉县苹果产业的突破,诠释的是敢为人先的创新。吉县人民不甘于传统种植模式的束缚,积极探寻产业发展新路径。他们四处奔走,引进优良品种,学习先进技术,大胆改良创新,建成“一院双基地”和多个高效示范园。从手工劳作迈向智能化作业,从经验种植转变为科学管理,再到借助电商平台打开全国市场,再到如今的吉县苹果“二次革命”,每一次改变都是对传统的突破。他们用创新为苹果产业赋能,让这一“耐心产业”不断焕发生机。

  吉县苹果产业的奋进,展现了舍我其谁的担当。吉县历任党政领导班子始终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不折腾、不摇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全力冲刺,于执政为民的征程中奋勇争先。人人不慕短期政绩,只看长远发展,前者开山辟路、拓荒奠基,后者深耕精进、厚植优势。因此,才使苹果产业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反观当下社会,浮躁情绪弥漫,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发展中急于求成,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价值的培育。有的地方因人废事、朝令夕改,极大地影响了当地产业的培育壮大,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吉县苹果产业的发展路径,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区域发展中,要立足本地实际,挖掘特色资源。发展产业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只有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耐心产业,以时间换空间,以坚持赢未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推动区域发展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姜秀丽 郑红卫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