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用文明擦亮城市幸福底色

2025-04-21 09:20: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暮春时节,漫步临汾街头,汾河生态修复带水清岸绿,口袋公园里孩童嬉戏,街头巷尾的“文明驿站”传递着城市温度,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彰显着现代治理智慧。这座承载着五千年文明基因的城市,正以文明临汾建设为抓手,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城市文明建设路径。

  临汾的文明觉醒,始于对生态文明的深刻反思。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实施汾河全流域治理,并且通过“城市双修”理念,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融入城市肌理,让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生态立市”理念更加坚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亮。

  文明建设不是割裂传统的空中楼阁,而是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在临汾市博物馆的数字展厅,陶寺古观象台的星象图与现代天文数据精准重合;非遗工坊里,平阳木版年画与AR技术碰撞出新的艺术形态……近年来,临汾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传承发展利用水平,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可贵的是,临汾将文明传承转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用“最初中国·文明临汾”十大专项行动号召大家积极践行三个“十小事”,以“小小文物守护者”“小小科普讲解员”等形式培养青少年志愿者,使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滋养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

  为民惠民,始终是推进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市区的五街六巷,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成效初显;社区的大街小巷、经营性门店和小区宣传栏内,“公餐用筷,文明健康”“文明用语”“不随地吐痰,不乱抛杂物”等宣传彩页广泛张贴,提示居民规范言行,共创文明……临汾的治理智慧在于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构建“法治+德治+人文”的立体框架:围绕文明提升,不断落实生态文明基本制度,完善推进美丽临汾建设工作机制,出台全省首个《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提出制定《临汾市养犬管理条例》《临汾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修改《临汾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3个立法事项,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集成数十项便民服务,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共建文明驿站,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共同体。

  临汾实践给予我们深刻启示:城市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进程。当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当“车让人”成为司机条件反射,当老旧小区改造问计于民,当上千上万名“红马甲”志愿者成为流动风景线,文明已从政府工程升华为全民自觉。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让文明建设摆脱运动式治理的窠臼,真正成为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一城之美,始于文明。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随着“最初中国·文明临汾”十大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临汾的文明之路仍在延伸,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在书写文明新篇。其探索证明:当我们用文明擦亮城市幸福底色,把共建共治共享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领域,就能在文明进阶中更好更快高质量发展,实现文明创建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锡 刚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