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记者在我市汾河公园偶然发现三个游玩的中年人随手把没有掐灭的烟头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便扬长而去。不一会儿,垃圾桶里就燃起了浓烟。危急时刻,记者和随行人员赶紧拿随身携带的瓶装水浇到垃圾桶里,无奈水太少,没能扑灭火源。随后,记者把垃圾桶反扣下,这才扑灭了火源。
一个小小的烟头,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熙熙攘攘的街道角落,在郁郁葱葱的公园草地,总能发现星星点点的烟头。它们看似微不足道,却像潜伏的“生态杀手”,悄然给环境、安全和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小小的烟头是潜在的“火灾导火索”。燃烧的烟头表面温度可达200-300℃,中心温度更是高达700-800℃,远超纸张、干草等易燃物的燃点。在干燥的季节,堆积枯叶杂草的地方,一个小小的烟头就能瞬间点燃周边易燃物,引发熊熊大火。根据国家消防救援火灾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因吸烟引发的火灾达10.7万起,占火灾总数的12%;2024年因吸烟引发的火灾占总数的15.3%,教训是惨痛的。
随手丢弃的烟头,还是环境的“隐形破坏者”。烟头虽小,却要用10-12年才能完全降解。当它被扔到土壤里,其中含有的尼古丁、焦油等有毒物质,会随着雨水渗入土壤,污染水源,破坏土壤结构,让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影响植物生长。如果烟头流入河流湖泊,仅一个烟头就能污染500升水,这对水中生物而言,无异于一场“化学灾难”。当小鱼小虾误吞烟头,或是被缠绕其中,生命也将岌岌可危。长此以往,生态系统的平衡将被打破,美丽的自然景观也会失去往日光彩。
从健康角度来看,烟头同样不容小觑。即使熄灭的烟头,残留的尼古丁、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也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若不小心误食烟头,很可能引发中毒,后果不堪设想。此外,当烟头混入垃圾,在垃圾处理过程中释放的有害物质,还会污染空气,影响人们的呼吸健康。
其实,改变这一切并不难。作为吸烟者,外出时可以随身携带便携式烟灰缸,将烟头妥善收纳;在公共场所,多留意那些烟头收集装置,把烟头准确投放。而作为普通市民,若看到乱扔烟头的行为,也可以善意提醒。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行动,在公共场所增设更多烟头收集设施,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执行,让乱扔烟头者受到应有的约束和教育。
一个小小的文明举动,就能减少一份污染,消除一份隐患。别让这小小的烟头,破坏我们的绿色美好家园。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拒绝乱扔烟头,守护我们的碧水蓝天,共建整洁、安全、美好的生活环境。我市正在深入开展三个“十小事”活动,让我们大家共同行动起来,爱临汾·赢未来!(真言)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