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防汛的关键时期。暴雨如注时,城市街道的积水是否通畅;乡村河堤的一处管涌能否及时发现,往往取决于平日里那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点滴功夫”。防汛工作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深扎在实地的细致排查、落在实处的微小行动,唯有从脚下的土地出发,于细微处着力,才能筑牢抵御洪水的铜墙铁壁。
深入实地,是防汛工作的根基。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读文件,永远无法感知低洼地带雨后的积水深度,无法察觉老旧排水管道的淤堵程度,更难发现山区边坡那些悄然松动的石块。唯有迈开双腿走进街巷,弯腰查看每一处排水口的通畅情况;踏上田埂,俯身观察河堤的裂缝与渗漏;攀上山路,仔细排查地质灾害点的细微变化,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让防汛预案不脱节于实际。就像我市一些县城的防汛队员,坚持每月徒步巡查三十公里河道,正是在一次日常排查中,发现了一处不起眼的管涌隐患,及时处置后避免了汛期溃堤的风险——这样的“实地功夫”,正是防汛工作最坚实的底气。
从点滴做起,是防汛成效的关键。防汛的“大事”,往往由无数“小事”累积而成。居民楼前被落叶堵塞的排水沟,清理干净就能减少积水倒灌;农村老宅墙根的一处渗水,及时修补就能避免墙体坍塌;社区宣传栏里多贴一张暴雨避险指南,或许就能让一户家庭在险情中多一分从容。这些看似琐碎的行动,实则是织密防汛安全网的一根根丝线。我市一社区的网格员,坚持每周检查辖区内的雨水篦子,汛期来临时,他们负责的片区积水消退速度比往年快了近一倍,这正是“点滴行动”汇聚的力量。
然而,现实中仍有一些地方存在“重应急、轻预防”“重口号、轻落实”的倾向。有的地方热衷于制定宏伟的防汛规划,却对辖区内的老旧管网改造拖延懈怠;有的干部在汛期来临前开了无数次会议,却从未到过最易受灾的低洼地带看看实情。这样的“纸上防汛”,在真正的洪水面前,注定不堪一击。
水患无情,防范有方。防汛工作如同中医诊病,既要“望闻问切”摸清实情,也要“对症下药”细致调理。唯有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带着问题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把每一处隐患都当作“大事”来抓,把每一项细微的防范措施都落到实处,才能在汛期来临时,让群众多一份安心,让城市多一份保障。毕竟,筑牢防汛的堤坝,从来都是从脚下的第一步、眼前的第一件小事开始的。让我们扎实行动,防患于未然,用“深入实地”、“点滴做起”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真言)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