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地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让人非常痛心。尽管近年来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更给无数家庭带来难以愈合的伤痛。生产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更是社会稳定与人民幸福的基石。严防生产安全事故,既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拧紧思想“总开关”,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思想上的松懈是安全事故的“隐形导火索”。部分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将安全生产视为“附加任务”,甚至为追求短期利益压缩安全投入、简化操作流程,这种短视行为往往为事故埋下隐患,是万万不可取的。必须深刻认识到,没有安全作为前提,再高的产值、再快的发展都只是空中楼阁。企业管理者应率先转变观念,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融入生产全流程,通过常态化安全教育、血淋淋的案例警示、严格的培训,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白:安全不是口号,而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保命条”。只有当“我要安全”成为全员共识,才能从源头上筑牢思想防线。
织密制度“防护网”,压实全链条责任。“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制度是防范事故的基础。企业需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制定覆盖设备维护、操作规范、隐患排查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形成“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最重要的是制度的执行落地。一些企业虽有制度却束之高阁,检查流于形式、整改敷衍了事,导致小隐患演变成大事故。这就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对违规操作“零容忍”,对隐患整改“不拖延”,通过“制度长牙”确保责任不悬空、措施不落空,严防事故的发生,每时每刻都要高度警惕。
激活科技“新动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随着科技进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千里眼”“顺风耳”。在高危行业,远程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AI算法能提前预警异常数据;在建筑工地,智能安全帽可定位人员位置并发出危险提示……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更能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应主动拥抱技术革新,加大安全科技投入,用智能化设备替代高危岗位人工操作,用数据化管理提升风险防控精准度。同时,要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让技术工具与人力操作形成“1+1>2”的安全合力。
绷紧监管“责任弦”,筑牢社会共治防线。严防生产安全事故,既需要企业自律,也离不开外部监管的“倒逼”。监管部门应坚持“严”字当头,通过“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等方式开展突击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惩,形成“不敢违”的震慑。此外,还应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员工、周边群众举报安全隐患,形成“企业主责、政府监管、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只有将安全生产置于阳光之下,才能让每一处风险都无所遁形。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严防生产安全事故,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细抓实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思想自觉、制度保障、科技赋能和监管合力,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让生产更安全,让生活更安心,让人民更幸福。(真 言)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