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不能只是“唠叨”

2013-12-25 08:52: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一段时间,中央媒体播放了一则关于遵守交规的公益广告:唐僧师徒开车行驶,行李过重,沙僧提醒“超载”了,悟空无证驾驶,师傅也“唠叨”了,可是,悟空自以为神通广大,无所畏惧。结果,汽车在爬坡之时,由于超载,几次冲刺都未成功,恰巧被交警逮个正着,师徒四人只能认罚。这则广告借鉴了皮影艺术形式,内容活泼有趣,看过之后,确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给人留下一些思考。

在餐桌上,经常会碰到有人“盛情”劝酒。你说今天开车,对方就说我也开车,你说肠胃不适,他会说我早成酒精肝了,反正,刚猛之气总能高你一截。不喝酒常常被认为是不给面子、不爽快。于是,很多人就这样被胁迫着充当了“英雄好汉”。彼此之间快意了,饭桌气氛也热烈了。可是,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只能自己承担,劝酒者又能如何?面子、义气与生命相比孰轻孰重?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应该成为饭桌上铁的原则。

沙僧的提醒,唐僧的“唠叨”,为何没有起到作用?笔者认为,他们二人也在原则问题上没有做到“刚性”。师徒四人作为去西天取经的一个“团队”,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途中不仅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还要应对内部的种种问题。对待原则问题,若只是“唠叨”几句,而不进行坚决斗争,恐怕会影响“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造成取经事业的曲曲折折。

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比如家庭、学校、企业、单位乃至国家、社会,一个没有规则、没有秩序、没有目标的组织一定是效率低下、缺乏凝聚力、缺少创造力的。不文明现象的屡屡出现乃是公民道德素养低下、法治意识淡薄的一种表现,面对不文明现象甚至违法犯罪活动,每个公民都不能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或者只是蜻蜓点水似的“唠叨”几句,而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旗帜鲜明地做坚决的斗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秩序井然、风清气正、和谐文明。

 

陈华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