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认真分析当前内外形势的基础上,高瞻远瞩,提出了今年要深入开展“转型攻坚年”活动,打造临汾经济社会“升级版”的目标蓝图,这是顺应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做出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一部署,以坚定不移、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胆气推进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发展,扎实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统筹开发地下与地上两种资源,逐步打破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增长模式,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一煤独大、畸重畸轻、服务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煤炭“黄金十年”已经一去不复返,煤炭产业受到越来越大的挤压;特别是全市还缺少引领性、翻身性的重大转型项目,实现全面转型、根本转型、深度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转型发展是我市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转中求好、变中图胜的科学之举,更是我们义无反顾走出资源迷恋的最佳选择。
市委顺应发展大势,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根据临汾实际作出开展“转型攻坚年”活动的决定,就是要把全市干部群众的认识、智慧和本领都聚集到推动转型上来,进一步加快转型步伐、拓展转型路径、扩大转型成效,着力破解转型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着力创新工业形态、城乡形态、社会形态和发展形态,走出一条具有临汾特色的转型新路,全力打造临汾经济社会“升级版”。
转型攻坚,打造经济社会“升级版”,必须着眼强化转型支撑,推动产业升级。从本质上而言,我市的传统产业不是“过重”而是“过低”,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附加值过低、效益过低。因此必须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换代升级,延伸产业链。同时,还必须坚持把非煤、非资源型产业作为产业转型的战略重点,在扩张规模、加速集聚上下工夫。另外,必须抓好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转型攻坚,打造经济社会“升级版”,必须着眼筑牢转型基础,做好“三农”工作。农业还是我市“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因此,必须切实抓好粮食安全,继续扩大复耕复垦面积,始终确保全市耕地“红线”不突破;必须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集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品牌;必须加快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必须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现代农业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
转型攻坚,打造经济社会“升级版”,必须着眼转型空间,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新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必须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城镇化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做好进城农民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快交通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转型攻坚,打造经济社会“升级版”,必须着眼夯实转型保障,加强社会治理。改善民生是社会治理的治本之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省、市有关精神要求,统筹解决好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探索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深化平安临汾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我们坚信,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按照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更好更快地推进转型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付基恒
上一篇: 领导的石头会“唱歌”
下一篇: 也说“让学生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