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3月30日,新华网发表一篇记者调查:农村‘天价’娶妻调查:有人为结婚被迫借高利贷。”记者从冀鲁豫部分农村地区调研得知,许多地方的农村,结婚费用居高不下,动辄几十万元的天价花费成为不少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部分农民为儿子结婚不惜借高利贷,一些家庭甚至因婚致贫。
笔者的老家是一个纯农业的乡村,当地村民说,村里连一个砖瓦窑样的企业都没有,每人二亩多地。
这些年,村里发展水利设施,几乎都是水浇地。但村民算过一笔账,即使每亩地种小麦、玉米两样,每亩地纯收入不过千元,这还不算工钱,如果每个工按50元计,每亩地还倒贴钱。
我们当地农村的婚礼流行四句话:楼房带拐弯,彩礼九八万,三金两冒烟,北京有好摊。说得是如今村里娶个媳妇,盖房子都得盖二层小楼,而且门楼、厨房、卫生间、洗澡间一应俱全,彩礼得9.8万,许多甚至超过了十万元,结婚得给女方买金戒指、金项链、金手镯,还要买一辆冒烟的小车和冒烟的锅炉,并且在北京、天津或河北一带有打饼子的摊位。
我们当地的人有打饼子的手艺,这些年,许多十五六甚至四五十岁的人皆到大城市卖饼子,每年每个摊能赚个七八万甚至十来万元,在村里耕种的多是老弱病残,遇有红白大事,都得花钱请邻村的人帮忙。
因村里年轻人外出打饼子,一年收入七八万,使得许多孩子上完初中,甚至上完小学就随父母外出挣钱。村里人给笔者算过一笔账,初中、高中和大学共十年,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花干了家里积蓄不说,还不好找工作,即使找下工作,结婚、盖房等数十万的花费无从筹措,而用10年打工挣钱,不用花家里的钱,还可挣回五六十万元,盖房子、娶媳妇都用不了。村民朴素的算账方法,算的我是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在如今动辄娶亲数十万的巨款面前,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显得那样苍白和虚伪。
笔者认为,一些农村青年“娶妻难”的原因,一是多年来农村重男轻女的影响致使一些地区人口性别比失衡,二是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年进城,相比男青年,女青年更多留城生活,不愿再回农村,这在一些贫困的山区农村表现尤为突出,更加剧了农村适婚青年性别结构失衡。
农村“娶妻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攀比风盛行,如今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在过年时才回来一趟,许多家庭便利用春节前后的半月时间,完成相亲、订婚甚至结婚三部曲,有钱的便一锅端上数十万元,完成结婚,而没钱的在这股风中只能徒唤奈何,再一个一些农村富裕家庭结婚大操大办也引发其他村民竞相攀比,许多人都只能随大流打肿脸充胖子。
对于农村高价婚礼现象,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全力应对,加强引导,教育村民形成理性的婚嫁观,移风易俗,婚事简办,形成文明、健康的新婚俗。(来祥生)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