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初始“两都”地望探讨

2014-06-03 21:3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有学者认为唐虽是晋的源头,但不是燮父改唐为晋的始名地,那晋的始名都地到底在哪里?自古至今多有争论,焦点是燮父在唐都晋水之旁就地改唐为晋还是迁徙异地依晋水立晋为国?从古文献信史来看,就地改唐为晋者认为:《索隐》曰:成王诛唐之后,因戏削桐叶而封之,故曰唐(周)叔虞,而唐有晋水,其子燮父,改其国号为晋。”

《晋国史纲要》燮父改国号,当是以唐(周)叔虞曾晋献嘉禾给周成王的缘故,改称晋侯以志之,随后又将国号改为晋了。”《太平县志·沿革》云:周,成王九年,封叔虞于唐都,其子燮父改晋,穆侯始迁(古)绛。”文中表述唐有晋水,故燮父就地改唐为晋。

相反异地立晋为国者认为:《史记·晋世家》:子燮,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毛诗谱》),此后称唐为晋”。

今本《竹书纪年》:唐迁于晋,作宫而美,王使人让之。”

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周)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旁,今并理故唐城。唐者,即燮父所徙之处,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城墙北半见在。”燮父迁晋水易唐为晋,都晋阳也。”

《毛诗谱》云:叔虞之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括地志》云:平阳,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也。平阳河水,又名晋水,父(燮父)因晋水而易唐为晋。”

《汉书·地理志》云:河东郡平阳县尧都也,在平河之阳故名。”“成王九年,封叔虞于唐,唐子燮父,作宫(迁都)晋水,始改国号于曰晋。”

以上两说,前者认为燮父改唐为晋的晋水在翼城,即“翼城之涧水,涧晋音近,涧水即古时晋水”。有人考证,翼城县南梁镇故城村附近有座小城叫“桐城堡”,在桐城堡的南边有一水环绕,名曰天河。河的上游为滦水,滦水和翔翱山上下来的洪水汇合为“天河”,成为浍河的支流,这股常流之水被称为晋水。距此不远的绛县有村名“晋峪”。至今这里仍流传着“涧峡自古是晋峡,滦水老早是晋水”的说法。而且引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曲沃县令张坊(湖南湘潭人)《咏晋都》诗佐证,诗云:故城城外看流泉,唐叔初封始卜迁。改国昔因池浩瀚,作宫曾爱水回旋。阳阳似相居豳旧,兆吉还同定鼎年。漫羡太原悬瓮出,何如此地涌清涟。”(未完待续) 刘武经 李晨陈 树孝 刘涛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