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三鹿奶粉”事件后,众多消费者成了惊弓之鸟,对国产奶制品产生本能抵触,于是乎,国产奶粉军团整体受牵连,被市场打入冷宫。而进口奶粉则借此机会大赚中国人的钱,消费者怀着复杂而又无奈的心境默默承受着“三鹿奶粉”之后遗痛。
与此同时,“三鹿奶粉”事件也重创了国产乳制品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声誉,与洋品牌的价格差距由此被进一步拉大。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口岸每吨乳制品的进、出口价差由1~8月的898.1美元拉大至9~12月的1848美元。
事件的发生和处罚已历时半年,痛定思痛,我们是否应该有一种清醒而较为精明的治疗方法呢?
中国的老百姓需要安全的牛奶来强壮体格,但不可能长期饮用进口高价奶。生产合格的价格公平的国产奶本不是高难度的事,只是消费者寒了心,惊魂未定。光靠企业自身的广告表达恐怕还难以让百姓消除疑虑,要恢复消费者的信心,需要政府出来做实实在在的且持之以恒的补救工作。比如:全力加强企业监控,每月由官方权威机构公布各品牌奶粉检测结果。对三聚氰胺之外的不良成分亦须监控检测。
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勿要等问题成了堆打了结才处理。消费者都是心明眼亮的,现在已到了铲除后遗痛的阶段了。(西历)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人肉搜索:法制与法制环境的困惑
下一篇: 网友们的智慧来自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