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春运潮一年比一年猛,各地春联一年年在贴、灯笼一年年在挂、鞭炮和礼花一年比一年热烈,年味越来越淡却是很多国人的共同感受。
总体上,钱越来越多,年味越来越淡,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民间文化在枯竭,也不是因为“一台春晚,绑架了多少中国人的多少个除夕”。中国年文化的真正价值,就在
于每个人的自由自觉参与。我们不是没有这个能力,我们缺什么?缺心情?不对,否则你无法解释为什么年年春运一票难求年年削尖了脑袋也要回家过年;缺钱?也不对,否则你无法解释为什么鞭炮礼花越放越大、手中的礼物和红包越来越厚重;是洋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我们越来越忘记自己的根?也不对,因为在春节,并没有什么西方文化形式取代得了“中国味”、“中国色”,同时在海外那些洋文化的本土,中国年却越来越韵味十足、魅力四射。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魏中夏】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收成好促消费,有顾虑仍怕花钱
下一篇: 人民日报评论员:春风送暖牛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