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员为何热衷“标准答案”

2009-02-13 10:0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江苏省提出要 
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小康,并且将民意调查引入了小康认定机制,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搞民意调查就是为了要实现“不含水分”的目标。谁料想却在某些地方遭遇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无独有偶。去年年底,同样为了迎接上级全面达到小康的检查,南京浦口区的石桥镇,也出现了“标准答案”的丑闻,轰动一时。(2008年12月22日《南京晨报》) 

更为诡异的是,此次当地干部似乎丝毫没有弄虚作假的鬼鬼祟祟,而是大张旗鼓地进行着这一切,甚至还将其写上了当地政府网站上的工作简报。有必要一提的是,这种公开造假行为是否也传到了上级部门的耳朵里?即使没传到,那么调查人员在听到如出一辙的被调查答案时,难道就丝毫没有产生过怀疑? 

作为一种倾听民意、尊重民意的进步方式,由政府部门主导的民意调查越来越多。可是,当一种民意调查的结果对官员很重要,而调查本身又是按照一种事先被张扬的固定程式进行,并且缺少必要的“不信任式”暗地复核手段,那么,这样的民意恐怕是很容易被官意遮盖的,而这一过程中受到损害的必然是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盛翔 杭州 职员)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