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教育,人们议论最多的就是教育的功名情节太重、负担太重、情商发展太弱。这只是问题表象,深层原因就是教育的“分数崇拜”在作怪,是教育评价制度在影响、制约、钳制具体的教育行为。
换言之,很多教师和学校都知道“分数崇拜”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比如这容易导致孩子兴趣乏味,生活单调,情感、意志和价值观迷失,创造力、质疑力弱化以及生活能力低下。为了可怜巴巴的一点分数,青少年不得不用情商低下、体能降低以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进行交换,孩子失去的太多了。可横亘在学校和评价规则面前的评价标准不改变,不修正,学校仍看重升学率、优秀率和高分学生,教师和教育者就是想给孩子提供宽松、和谐、自由和多元的培养环境和措施,也是非常困难。现实和考核机制逼迫办学者和管理者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教育宏观意识和远景规划意识受到抛弃。
曾看到一些地方推行的改革措施:减轻课业负担,加强素质教育。动用行政高压政策“不准补课”,对违规校长严厉撤职。可效果怎么样呢?能持久吗?教育评价标准没有实事求是的改革,没有给个性学生、偏才怪才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和成长通道,没有将学生从“唯分是从”的误区中拯救出来,没有给老师松开紧张的考评神经。如果良性教育秩序和规范教育环境需要高压政策来培养,而不是教育者的主动配合落实,良好教育秩序的落实就容易成为纸上谈兵。
所以,珠海市的教育改革真正从考评标准上动手,淡化分数,强化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人才标准转变了,教育者和学生的发展方向也就会自觉调整,注重多元发展,注重挫折商、社会情商和生活能力的提高,注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提升。
换言之,那些在非智力方面发展较好的学生,就是分数不够高,同样能得到积极评价,比如有的学生长于发明创造,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有的学生善于交际,社会活动能力强等等。这些学生就是分数不够高,也是我们重点挖掘、认真培养的重要人才。这就能有效鼓舞更多另类人才脱颖而出。教育“为所有学生负责,让每位孩子进步”的目标就能得到自觉落实。
想到了爱因斯坦的名言:“当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对于教育而言,成就、升学率、高分永远都是次要的,是不值得不遗余力挖掘的,教育最该挖掘的应是“人”的发展最需要的东西:良好的情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心理承载能力、达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珠海市落实的就是这种“剩下来的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雷泓霈)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魏中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