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通知”背后的警示意义

2009-03-04 09:4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但笔者注意到,调查组对此事的调查结果为“云龙区机关事务管理处在未作任何请示汇报的情况下,擅自发出违规通知,尽管负责统计年审车辆的工作人员尚未与交警部门有实质性接触,但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这个结论一再强调“未作任何请示”、“擅自”,强调与交警部门没有“实质性接触”(这个词儿有点儿意思,不知何谓“实质性接触”),总之,说它是调查结论,不如说它是一则“撇清声明”,大有“一休哥”之“到这里,就到这里吧”之况味。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应该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可笔者仍以为此事事发乃一典型的“小概率事件”,它由许多个出人意料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的“失误”连环而成,哪怕其中有一个小小的环节发生断裂此事都不会闹到如今这步田地。换言之,有些“潜规则”因为太明了,以至于让人们都放松了“警惕”,可等它浮出水面了才发现:这事儿做得,说不得。 

这让笔者想起2005年时发生在河北东光县的一件事:当地办学条件最好的实验小学将当年的招生对象确定为“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不符该条件者一律拒收。仔细打量之下,这则“招生简章”比这“史上最牛通知”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内核,就是散发着一股子陈腐味道的“特权”二字,都是通过对特权的运用来达到越过公众一般底线、维护少数人利益的目的。 

权力通吃下没有咽不下的腥。公众之所以对“史上最牛通知”之类的新闻予以极大关注,无非是脆弱的心理防线一退再退:你做就做呗,还这么明目张胆!所以,与其说公众是在表达对“特权”的愤怒,不如说是公众或明或暗的自感尊严损伤使然。而这恰恰正是此事的可怕之处: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从此事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除了落在字面上的,那落在心底的无非就是一句话:电话通知就得了呗,盖什么公章发什么“通知”呀! 

所以说,特权不除,“最牛通知”之类的行径仍会暗流涌动,仍会在吸取了“教训”的基础上以更加成熟、更具时代特色的形式继续着其本来面目。而这也提醒我们,对于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对于权力运行过程“透明化”、“公开化”的努力依旧需要下大功夫去予以完善,不要等“潜规则”都摆到桌面上了再加追究,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这“最牛通知”的“春风吹又生”。(检察日报 李家伟)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