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增白面粉长期以来得以存在,消费者、生产商、相关职能部门三方自然有其各自对“增白”的需求。作为消费者,希望买到白一点的面粉,因为白一点感觉质量好一点好看一点,显然增白剂“粉饰”后的面粉很白很受欢迎;作为生产商,市场有对面粉白度比较,加一点增白剂,自然使产品更有竞争力;而相关职能部门呢?民众的健康,消费者的利益难道不是你们的需求吗?
有了三聚氰胺事件的经验,我们假设8年前都知道增白剂的危害,大家都会怎样面对?作为消费者,一听到增白剂有害,马上“闻粉色变”,敏感而坚决地抵制增白面粉;作为生产商,如果消费者不了解增白剂的危害,未曝光的潜规则,心照不宣,按照行规来处理,毕竟没几个生产商有勇气 “自曝其短”的违背潜规则。如果消费者已了解增白剂的危害,增白剂自然没有了市场,生产商开始严格 “自查自纠”。而相关职能部门呢?8年了,增白剂相关评估工作仍处在讨论过程中…
咋看来,消费者好像有点责任,要不是你喜欢白一点的面粉?要不是你不了解增白剂有害?增白剂早就没有生存空间!但细想一下,不对,别忽悠我,这就是三聚氰胺的翻版!
从三聚氰胺到苏丹红再到特仑苏,我们见识了行业存在的潜规则,也学会了指责生产商的无良,也明白了食品生产不能仅靠“不想”造假的社会伦理和企业责任在约束其行为。
但是,我们一次次看到相关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面前迷失,患得患失,无所为。这更让我们感到心寒,对食品安全感到迷茫。(文 西)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魏中夏】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下一篇: 工人日报:八一男篮走了,“八一精神”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