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何以成为村官的“私人存折”?

2009-04-02 09:1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给低收入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是一项造福民众的惠民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深度关怀,因而,当低保政策在城市获得成功后,许多地区又将这一政策向农村推进,一些孤寡老人、残疾人员等等得到有效救助,这是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之所在,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某些制度没有完善之前,就会有人趁机钻政策的空子,早就听说低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人为做了手脚,不该享受的享受了,该获得保障的却被拒之门外,虽然只是极个别现象,却足以说明低保政策尚存在制度性缺陷。令我们震惊的是,枣强县肖张镇后河村的低保严重扭曲变形,在这里低保已成为村官的私人存折,国家救助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当权者的利益集团,达到了随心所欲境界,更不可思议的是,本应公开透明的政策竟然都是暗箱操作,难怪村支书一家人都吃低保、连死去的人依然还在“享受”低保呢。

说怪也不怪,看看村官杜西森的身份就可看出端倪,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三个职务非常重要,按照组织程序理应配备齐全,这也是权力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客观要求,而杜西森却能不受限制,大权独揽,有了印把子,还有啥事干不出来呀,一人说了算,一个人操作,从申报、审核、公示等流程自然不复存在,一家子享受低保自然在所难免。

权力不分开就会失范、失控,枣强县肖张镇后河村的村级组织之乱出乎意料,其上级乡镇政府不会不知情,可见,在某些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农村,一言堂、家长制的集权化管理模式依然存在,这是导致官员腐败的深层次原因,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人民利益。如果三权独立分开,如果村务公开,这种荒唐的事情决不会发生。丑闻败露了,除了将村官杜西森一家“吃”进去的低保款吐出来,把不知落入谁口袋的款项追回来,还应对其为官期间的经济往来彻底清查,一个不受任何制约的权力难免没有腐败。(李忠卿)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魏中夏】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