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观念淡薄有什么不好

2009-04-13 16:3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认为,网民家族观念的淡薄折射出了社会的进步,是一种值得庆幸的现象。

众所周知,我国几千年的社会结构是以宗和族为核心的宗法社会。宗的范围比较大,结构比较松散。同宗不同族的人相互间没有多少利益瓜葛。但在封建社会,有的人为了建立关系网,也有主动与权贵联宗的。

族就不一样。族起着一级组织的作用。同谱的家族内部有自己的慈善机构、教育机构和司法系统。家境贫寒的人家,可以得到家族在财政上的支援,没有房子住还可以住到祠堂里去。家族办有学校即家塾,族中贫寒子弟可接受免费教育。家族有族规及法律,家族成员必须遵守族规,否着将受到制裁,严重的要处死。在农业社会,这样的社会结构对社会稳定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它的消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以家族为核心必然使社会结构松散,家族之间是竞争的关系,家族的兴衰关乎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出身名门望族的人,在社会上可以一帆风顺。在魏晋时代,实行世卿世禄制度,与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些类似。在这样的社会,人首先是家族成员,然后才是社会成员。他们缺乏公共意识和公民意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各自家族的成员,都对各自家族负责,而缺乏对社会负责的意识,消减了社会的凝聚力。还有就是裙带风盛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腐败横行,消减了国家的行政力。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建筑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必然受到冲击。60年来,家族观念在我国早已日渐淡薄了,祠堂不见了,家族集体祭祖活动也很少看到了。近年来加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更加不再是家族的人,而是地球人了,家族观念受到更大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在现代社会,社会经济的基本核算单位缩小到了家庭,而家庭也日益小型化。正如恩格斯在《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一书中所预料的,在某些富裕国家,连家庭也在消失之中,出现了许多只同居不结婚的临时家庭。这种家庭非常松散,合则聚,不合则散。在我国,家庭对社会的稳定还起着重要作用,顾家还是一种美德,必须发扬。但要求人们恢复家族观念,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

上述报道告诉我们,在社会处于急剧变化、迅速转型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必须学习一点社会学知识,知道哪些是过时的,落后的,腐朽的,应该抛弃的,哪些是进步的,代表发展方向的,应该捍卫和坚持的,并通过自己的报道和评论推动社会向前走,而不是糊里糊涂地拖社会进步的后腿。

值得警惕的是,我国社会上的糊涂观念不限于个别人,许多人将腐朽当作神奇,将垃圾当作宝贝,而且还被大张旗鼓地宣传,岂不可悲!(许博渊)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