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防灾成为习惯

2009-05-12 16:0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死亡和失踪14万余人,是日本近代最惨烈的地震,许多人因地震引起的火灾等二次伤害致死。防灾日就是为纪念这次天灾,于1982年5月确立了下来。

天灾留给人们最直接的后遗症是持久、巨大的伤痛。人们灾后初期纪念的主题主要是哀悼。到1982年,亲身经历过关东大地震的日本人已经很少,这个时候纪念的主题就转向吸取教训、早做准备、冷静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后,灾后重建工作中的防灾与减灾逐渐成为最紧迫的主题。笔者2005年采访神户大地震10周年纪念活动时,主办方介绍了10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作出的防灾与减灾成绩:地下修建了坚固的“共同沟”,安放水电、煤气等生命线设备;政府先后制定或修改了10部法律,从建筑标准、灾害警报等各个方面指导全国的防震工作;在所有地方自治体推广“防灾GIS”地图信息管理软件;实施“灾害指挥”首长特训,培养政府首脑亲自操作、启动防灾系统的能力;帮助企业以各种方式做好应急财政或生产资料准备,灾后恢复生产……从城建、行政、经济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建设一个“耐震”型社会来抵御地震的风险。

地震无法阻挡,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经验却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应对灾难。防灾日不仅培养了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更重要的还在增强人们的防灾意识。让防灾成为习惯,这也是对罹难者的一种纪念。(人民日报 曹鹏程)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