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已逝 哲学别走

2009-07-18 09:5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两位哲学大师的离去,令人感慨。他们深厚的学术思想,严谨的学术精神,科学的研究方法,深深影响了后代学人的治学理念,是中国治学精神的宝贵财富和永恒遗产。面对大师的离去,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怎样继承这些财富与遗产,应该从大师身上学习些什么,对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些什么,这些都促使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哲学,需要那些仰天长望、思考星空的人们。孔子并没有因为“两小儿辩曰”的“形而下”讥讽,而丧失他的伟大;黑格尔因为曾经说过“只有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掉在坑里”,而让人顿悟“形上之学”的伟大。时代需要大师,社会呼唤哲人。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视察同济大学时发表的演讲中,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多一些经常仰望天空的人,这个民族就大有希望;而一个民族总是看自己脚下的一点事情,那她很难有美好的未来。”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我们精神文化世界的进步却难说让人满意。浅薄低俗的功利主义哲学甚嚣尘上;厚颜无耻的厚黑理论广为流行;学术造假层出不穷;谎言骗局花样翻新……这一切多数源于我们对精神世界缺乏更高的追求,对道德哲学缺少应有的关注。我们的价值偏好,趋向“利益至上”,我们的艺术口味,趋向“娱乐至上”。

这一切当然不是市场经济的错,但也确实反映了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上的相对迟滞。据说现在一些大学的哲学院系招生相当困难,“不能把哲学当饭吃”的思想存在于不少哲学学人的头脑中,而社会上也有不少人觉得“哲学是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做的事情”。

果真如此么?哲学不是坐而论道,不是玄而又玄。哲学的背后是一个大写的“人”。哲学所抒写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体现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而这些正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精神发展史的重要内涵和不竭动力。一个民族哲学的衰落,势必导致人文精神的孱弱,而这又必将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质量,拖住我们民族前进的步伐,这也是为世界历史所证明的。

所以,没有什么比在这个时刻,我们更应该大声疾呼:大师已逝,哲学别走!(解放日报 王多)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