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这是舆论监督无力的描绘和写真。官员的每一次雷人之语,都会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质疑、诘问、批判、分析,多维度的舆论反弹,往往让涉事官员陷入舆论的旋涡。但是,从雷人官话前赴后继来看,舆论的旋涡即使再强烈,恐怕离具有普遍价值的监督也还存有距离。正如有论者指出的,舆论监督只是一种幻觉,舆论和监督实际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舆论说舆论的,公权做公权的。
这是一种悲哀,让人异常无奈和有些许凉意的悲哀。更重要的是,官员雷人之语的背后,往往隐蔽着更为雷人的行为。比如林嘉祥的雷人之处是大庭广众之下的失当行为,而且恣意骄横;逯军雷人话语的背后,是经适房土地竟然盖起了联体别墅。而苏志中的雷人话语背后,则是被陕西省政府命令关闭的煤矿仍在非法开采;是当地多名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暗中参股煤矿经营;是教师成了当地官员的婢女,说停课就停课;是煤矿私挖滥采导致200多亩耕地不同程度地裂地陷,地质裂缝随处可见,水源枯竭,老百姓十个月没水吃……监督在这里已经形同虚设,没有了任何生机和力度。
进一步来看,舆论连一些官员大放厥词的嘴都监督不住,还能监督的了行为吗?“你们中央台的记者管的也太多了吧?”的言外之意,就是摆明了不欢迎舆论,遑论监督?正因如此,横山县煤矿私挖滥采才如此严重,公权才如此恣意,后果才如此令人揪心。也正因如此,舆论啸聚了一个又一个旋涡,但类似于腐败前腐后继的现象却接连不断,譬如被问责官员的闪电履新,煤矿事故接二连三……每一次都聚集了舆论高潮,而每一次都几乎没有触动实质,同样的事件总是在短时间内重演。于是,舆论在自说自话,公权在自行自事,二者之间的监督桥梁仿佛出现了“肠梗阻”。
本质上,舆论热潮反复汇聚于某一种现象,时评反复重复某一个追问,本身就是一种悲哀。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不断有公权“踏入同一条河流”———舆论的活跃与监督的乏力,在这里形成了鲜明写照。所以,推进舆论监督,首先需要在舆论和监督之间架起制度性桥梁,走出目前舆论前堵后截、个别官员偶然被究的尴尬局面。(法制日报 燕 农)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信息不公开,也是一种谣言
下一篇: 为富人服务也别拿穷人开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