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话,无疑为中国亿万农民带来了天大的福音。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5亿,其中1亿人在农村,绝大部分缺少养老保障。正因为如此,养儿防老、以地养老等传统的养老思维在农村大地广泛存在,已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而一些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被子女当成累赘,饭不给吃饱,衣不给穿暖,病不给医治,甚至被赶出家门,以致出现“有钱盖房,无钱养娘”、媳妇领进门,老娘傍厕旁”的怪象。
农村老人养老难的大量事实证明,家庭养老容易出现问题,需要社会养老来补充,广大农村尤其亟需社会养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民而言意义重大。国家和地方财政拿钱给农民养老,必将逐步改变中国农民自古以来依赖土地和子女养老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的现状,让他们都能安度晚年,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缩小城乡养老差距的作用。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
同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国家来说意义同样重大。当前,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根本出路。而农民享受养老保障后,许多原来自我限制的基本支出现在可以去消费了,这笔钱最终会流回市场,成为扩大内需最有效的途径,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此外,通过这种福利性措施,不但可以有效提振内需,更可以大大提高危机时期人群的安全感和心理稳定度,这是一个社会度过危机的基础性条件。
当然,在当前国家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要把“新农保”这件大事办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金融危机肆虐的今天,要度过危机,要上的项目有很多,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如果没有一颗为民的心,没有一种扎实的举措,不想方设法去挤钱,是难以办好这件大好事、大实事的。这也是总理为何强调“宁可少上点项目、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也要挤出钱来办好这件大事”。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总理常常吟诵的诗句,也是总理日常工作的写照。期待各级政府和官员能感悟总理“让农民养老不犯愁”深意,以总理为榜样,采取扎实举措,真正把这件大事办实办好,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文白石)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景点门票价格岂能说涨就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