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最牛官员”复职透支政策信用

2009-08-31 11:25:00 来源:新华网


南海网 8月20日)



从贵州瓮安事件被处分官员带“病”复出,到三鹿丑闻中被问责的质检总局官员鲍俊凯“低调高升”,再到此次“最牛官员”复职,尽管舆论风声很紧,可问题官员复出却没有式微的势头。民众都纳闷了:咋的了,他们不是刚被问责的吗?难道问责就是场敷衍民意的表演秀? 

浙江大学教授章剑生说:“由于问责制的不完善,问责已经成为一种平息民愤或官员互保的手段,成为惹祸的官员‘避风头’甚至位高权重者‘丢卒保车’的借口,而在外观上,它则是行走在法治舞台上的一种‘政治时装秀’”。果然如此,那政令的反复对行政过失的姑息,是否辜负了指望以正义惩邪恶的民意?它对问题官员的“高度容忍”,是不是对蠢蠢欲动的官员形成了反面的激励? 

在法治社会,官员犯错,理应比百姓犯错更要重惩。因为官员与普通民众角色期望不同,官员掌握权力资源,而且代表着公权力的信誉度,所以犯了错更具社会危害。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问责大棒“高高举起,轻轻落下”,问题官员等舆论目光转移后,立即浮出水面。这,又让对政府政策信誉深怀信心的民众做何感想? 

面对频频的公众质疑,政府应痛下决心,对官员腐败零度容忍,挽回被透支的政策信誉才对。不然,问责修何时能从法治舞台消失,会成为公众恒久的话题。(光明网 佘宗明)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