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在于减轻学生负担的减负措施为何却落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根本原因就在于应试教育的弊端无法真正解决。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我们的命根。”校园俚语形象地说出了应试教育的现状。在学校里,分数早成为学生的命根,分数高的是宠儿,分数低的遭白眼,老师靠升学率评优评先,学校靠升学率扩大名气,吸引生源。学生要想分数高,要努力学习,家长更是请家教、上培训班,往往把周末、休息时间全搭上,不要说正常学习时间,更不要说什么减负了。
欣喜的是,目前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积极提出“让学生减负”的口号。但这些年教育上时常出现越改革越混乱、矛盾越尖锐的尴尬局面。许多旨在“减负”的改革,非但无效,而且还给学生增添了新的负担。素质教育要搞,应试教育要改,学生负担要减,这些都不该是空话,不能停留在文件中,而是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出台义务教育阶段的改革措施之前,需要更多倾听来自一线比如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呼声和意见,不能再闭门造车了。否则,改革毫无效果甚至越改负担越重的例子就会像过去那样不断出现。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现在的学生真正肩负,全面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对现行应试教育进行改革,挣脱原有框框的束缚。只有在治标的同时治本,解除了应试的镣铐,才能避免重现“改革无用”或者“越改革负担越重”的尴尬,才能真正还孩子一片蓝天。(光明网 田力)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综合素质评价”击碎农村学子的梦
下一篇: 少用“不明真相”是地方政府和媒体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