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最新表述蕴含的深意,需要仔细体会。在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7.1%数据公布后,在上半年信贷投放达到7.37万亿元后,在上半年股市、楼市价格出现暴涨后,社会上出现了适度调整宏观政策,特别是调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声音。面对这种声音,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次达沃斯年会上又用新提法再次重申,足以看出中央应对经济金融危机,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决心没有动摇。
深刻理解这句话,关键在于认识清楚“不适当的条件下”这几个字。虽然当前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向好趋势显现,但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有些方面表现还较为突出。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迹象已有苗头。从最大经济体美国来看,作为拉动美国经济的消费动力不足、继续乏力。美国7月份消费信贷按年率计算下降10.4%,高于6月份7.4%的降幅,创自1975年6月以来的最大降幅,也大大超出经济学家的预期。至此,美国消费信贷已连续6个月下降,这是自1991年年底以来出现的最长连续下降期。美国房地产老风险没有根本消除,新风险又开始显露,评级机构惠誉国际发表报告指出,美国有数以万计可调利率按揭(ARMs)将到期调升利率,届时恐怕会有更多借款人无力还款,楼市面临新一轮断供潮的威胁。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今年8月,美国失业率升至9.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1982年9月以来最高点。包括格林斯潘在内的经济学家都预测美国可能爆发新一轮金融危机,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在增大。
从中国国内情况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外需下滑的压力仍然很大;扩大内需在短期内受到多方面制约,一些行业、企业经营仍然困难,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刺激政策的效应会递减,一些着眼长远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时间。特别是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政府投资主导,民间投资与消费的内生力量和动力还没有完全带动起来。在以上“不适当的条件下”,必须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揽子计划。
“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是温家宝总理年内首次提出的。在4万亿投资和上半年7.37万亿信贷投放情况下,一部分流动性进入了股市、楼市,使得资产泡沫在吹大,股市、楼市风险在孕育。同时,过剩的流动性极有可能进入消费品流通市场,推升包括农副产品在内的价格。8月份,猪肉、鸡蛋等农副产品涨幅不小,已经引发许多专家对未来通胀的担忧。但是,笔者始终认为,猪肉和鸡蛋价格是恢复性上涨,对通胀构不成威胁,并且适度上涨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是有益的。即便如此,温总理依然年内首次提出“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足以看出其远见卓识、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调控特点。
笔者认为,中国通胀的最大隐患在于市场的过剩流动性。而这些过剩流动性并不在于总量过大,而在于流向和结构问题,即许多流动性没有流到应该、急需的行业、产业上。下一步,应该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引导过剩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股市楼市。特别是引导流动性向中小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流去。只要能够将民间投资的内生力量和活力带动和发挥出来,就能使得实体经济很快消化市场的过剩流动性。这样,既达到了保增长的目的,又消除了通胀隐患,还能够避免股市楼市泡沫继续被吹大,能够起到一举三得的效果。(余丰慧)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国庆不挥霍、不扰民彰显以人为本
下一篇: 爱祖国爱人民不是空话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