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二科主任王雪梅:36年谱写天使赞歌

2020-08-19 10:26: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王雪梅学习业务知识

  临汾新闻网讯 在病人眼里,她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多少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在同事眼里,她是一位热心而又严厉的好老师,她带出来的徒弟如今都成了各科室的业务骨干。自从1984年进入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原临汾地区人民医院传染病科),她一直奋斗在临床一线,擅长各型肝病的诊治,尤其对重症肝病、终末期肝病及并发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就是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雪梅。

  王雪梅常说,医学是一种使命,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医生是一种职业,但核心却是“仁道”。医疗技术有限,但“仁心”无限,36年来,王雪梅始终坚持“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为患者所需”,用真诚、真心、竭尽全力为各类肝病患者解除病痛。

  几年前,小伙子马某某因患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腹腔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肝功能严重损害,被外地医院多次下病危,并告知家属准备后事。但家属不愿放弃,通过朋友找到王雪梅,患者住进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当时正值国庆假期,王雪梅放弃休息时间,每天守在病床前,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20天的精心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直至出院。王雪梅的真诚付出,得到了患者的赞许。

  两年前的腊月廿九,人们都忙着准备过年,有一名在省级医院被诊断为噬血综合征导致肝功能衰竭的3岁小患者需做骨髓移植,但其家里无力承担昂贵的骨髓移植费用,无奈回到临汾。因病情危重,许多医院都建议转院,家属抱着碰碰运气的态度来到了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好赶上王雪梅出门诊。看到孩子期盼的眼睛,了解到孩子父母离异,由奶奶照顾,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家里经济条件特别差。王雪梅下定决心,一定尽自己所能,把孩子治好,她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联系上级医院专家会诊,带头给孩子捐款,又和科室人员在水滴筹上为孩子筹款,还给孩子买玩具,在王雪梅的尽心治疗下,两个多月后,孩子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前王雪梅还和同事一起给孩子过了一个其乐融融的生日。“您救了我孙子一命,您就是孩子的再生父母,以后孩子会一辈子都记得您的恩情……”出院时,孩子的奶奶含着泪说。

  为医,救死扶伤真心付出;为师,以身作则传承医德。王雪梅对工作十分严谨,对徒弟更是要求严格。“我来医院工作已有20个年头了,王主任一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肝病二科副主任卫鹦歌说,她2000年刚毕业后就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当时她在一次写病历时,因病人多、工作忙,写得不太详细。王雪梅看到她写的病例后,把她单独叫到了办公室。“因为王主任平时在工作中特别严格,我心里很紧张,可是王主任很和蔼地告诉我,病例对于病人的重要性,要认真写。”卫鹦歌说,这件事她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次以后,卫鹦歌不管多忙多累也会用心写好每一份病例。

  “在肝病科,大家都知道王主任是出了名的严格,两年前我刚调到这个科室的时候,心里特别紧张,生怕哪些地方做不好被批评。”肝病二科大夫韩亚楠说,可是来了以后才发现王主任虽然要求严格,但干工作很有一套。

  王雪梅时常对科室里的同事们说:“人命关天,容不得一丝马虎。在工作中一定要严谨再严谨,细心再细心,做事情要精益求精。我们不能辜负患者的信任,不管你的医术有多高,对待患者都不能厚此薄彼,这是我们医者的良心。”正是因为王雪梅的敬业、认真、严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誉,许多患者慕名来找王雪梅看病。

  7年前,一名慢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准备去北京或上海等大医院就诊。恰好这名患者的哥哥在临汾做生意,是王雪梅的老病人,对她特别信任,于是就让妹妹来临汾就诊。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王雪梅和同事反复讨论研究,最终确定成熟方案,经过两个月系统治疗,这名患者康复出院。出院时,她紧紧握着王雪梅的手说,路程虽远,但来的值,临汾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会永远记住这里。

  从医36年来,王雪梅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儿需要哪儿钉。2003年“非典”突袭,她主动请缨,奔赴战场,为抗击“非典”作出了贡献,荣获山西省二等功,并火线入党;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已近花甲之年,她依然冲锋在一线,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医者,王雪梅说,她还将继续不遗余力为肝病事业而奋斗,用执着的大爱护佑临汾百姓的健康。

  记者 郝海军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