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中心医院:又一项新技术造福百姓

2020-11-11 09:45: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郝海军) 10月26日,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为一名74岁患者完成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指导下冠脉介入治疗,率先成功将国内最精准的冠状动脉检查技术应用于实践,填补了我市OCT指导下精准冠脉介入技术空白。

  今年74岁的王某患有高血压,最近半年因活动时出现心悸,往日里休息一下便可缓解,但是近一个月来病情加重。王某在家人的陪伴下去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为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在当地县医院进行了控制心室率等治疗后,患者症状依然不能缓解。10月26日,王某转院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入院后,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专家对王某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患者目前是冠心病与心律失常同时存在。“我们组织科内专家进行会诊,分析患者活动时心悸加重的原因,可能是因冠脉血管狭窄,也有可能是心律失常后的心功能降低引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丁娇说,遇到王某这样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冠脉造影不够精确,因此也不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为了进一步精准判断血管内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该科室组织专家会诊后,决定对患者王某进行OCT检查。

  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任楼生说,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光学技术,分辨率极高,是继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等检查手段后,又一种评价血管内病变程度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仅在宏观上可以测量病变的长度,计算管腔的面积;微观上还可以清楚的呈现斑块的成分、冠脉血管壁的内部结构,是目前国内最精准的冠状动脉检查手段,又被称为“光学活检”。

  10月26日下午,任楼生团队开展了我市第一台OCT指导下冠脉介入治疗。通过OCT技术检查发现,王某冠动脉前降支近段血管堵塞处最小管腔面积仅有1.20平方毫米,血管内严重狭窄,支架植入势在必行。随后,手术团队在OCT指引下,精准释放支架,再次通过OCT检查,可清晰看见支架与血管壁贴合情况,术后管腔最小面积达到3.92平方毫米。手术取得成功,并达到了理想效果。

  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苗鹏飞说,OCT作为腔内影像学技术诊断冠脉病变的“金标准”,可主要从认识病变、识别易损斑块及高危患者、评价和优化支架植入结果、分析支架失败形成血栓及再狭窄的原因角度指导临床。OCT的应用弥补了冠脉造影的不足,它可以识别病变,评价斑块易损性,优化PCI介入治疗,该项技术的应用对于冠心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将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带来福音。此次,该院心内科团队率先成功将国内最精准的冠状动脉检查技术应用于实践,填补了我市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使该院对冠心病的诊治向精准治疗的目标又迈出的一步。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