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红色、蓝色、黄色”“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每隔几天,5岁的小帅(化名)就会去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接受语言训练。在“高科技”的助力下,通过“量身定制”的训练方案,小帅得以准确识别各种颜色和各类交通工具,虽然说话依然有些含糊不清,但已从“他人听不懂”到“他人能听懂”了。
一岁多不会叫“爸爸妈妈”,两岁不能说两到三字词语,三岁分不清性别、不认识颜色……当小帅出现这些状况时,家长却误以为是“贵人语迟”。直到小帅上了幼儿园中班,说话总是咬字不清,听起来就像“天书”,家长这才慌了神,赶忙来医院寻求帮助。
经过评估,小帅存在认知落后、构音障碍,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很可能落下终身的“病根”。小帅的主治医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副主任尹鲜桃说:“在日常的门诊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家长拿着孩子筛查的结果紧张又焦虑,原因是孩子语言发育迟、智力低下、综合评价不高等。但焦虑的同时,又抱有‘长大就好’的侥幸心理,不能积极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盲目的等待很可能造成孩子一生的遗憾。4岁的凯凯(化名)就因此险些错过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曾于两年前来院就诊,当时评估结果为语言发育迟缓,家长并没放在心上。结果,两年之后,凯凯可以发音,却没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理解及表达能力落后两岁。凯凯妈妈后悔不迭:“要是早听医生的就好了……”
“对于开口晚的孩子,大家普遍认为是‘贵人语迟’,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会说话’,还包括语言的理解、表达以及文字语言的理解和书写等方面。”尹鲜桃指出,“如果孩子两岁还不会叫人,只会‘咿咿呀呀’;会说话但是发音不清楚的;句子表达或词语语法表达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词汇量很少,只会用简单句,跟年龄明显不相符……一定要尽早就医进行早期评估、指导及干预,切不可因为一句俗语耽误了治疗时机。”
在语言训练室里,尹鲜桃开始为一个孩子做训练。只见,屏幕上依次闪过一张张色彩丰富的图片,孩子饶有兴趣地喊出图片上的内容。当孩子发音不标准或识别错误时,尹鲜桃会及时给予纠正。同时进行了一些小游戏,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提高其发音吐字的清晰度。
“这是我院新引进的早期语言障碍干预治疗仪、早期语言障碍评估治疗仪。”尹鲜桃指着眼前的仪器介绍,“它可以根据发育年龄来评估孩子的语言沟通技能、词语理解、词语命名、句子理解、句子的模仿、句式仿说、主题对话能力等等,更精准地定位儿童的训练‘路径’,学习词量丰富,吸引力大,互动反馈容易调动学习兴趣。”
有了“高科技”,语言训练如虎添翼。尹鲜桃进而提道:“造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听力障碍、唇腭裂、脑性瘫痪、智力低下、孤独症、脑外伤及脑炎后遗症,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癫痫等。因此,一定要及早就诊才能对症下药。”
值得家长重视的是,对儿童来说,0-3岁是学说话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有效的语言引导,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障碍如果不能在6岁之前得到有效治疗,治疗效果将明显下降。
“每逢寒暑假,都有大量存在语言障碍的儿童前来就诊。令人心痛的是,不少孩子已错过了最佳矫正时期,虽然通过训练能够改善,但是无法达到同龄人的水平,很可能对接下来的学业、事业、社交等造成一定影响。”尹鲜桃再次提醒,“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时,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给孩子的未来留下遗憾。”
记者 李静
尹鲜桃,中级康复治疗师,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副主任。从事儿童康复工作15年,擅长儿童语言发育评估、儿童语言训练、儿童构音障碍训练、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儿童运动发育评估及训练、儿童足踝综合康复治疗。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