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声声机器轰鸣震耳欲聋,站在曲沃县建邦集团斯太尔摩风冷线的炼钢车间门口,80多分贝的噪音彰显着企业热火朝天的干劲,一袭蓝装、一顶头盔、一副耳塞保护着的集卷工人聚精会神忙生产。
高温和噪音成为集卷工人健康的最大威胁,假如没有正确的保护,高温中暑可威胁生命,噪音侵害也会导致双耳失聪。
为做好2021年我市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工作,顺利完成2021年全市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和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等职业病防治项目工作任务,9月26日至30日,市卫健委举办2021年临汾市职业病防治项目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综合工作能力。市疾控中心、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各县(市、区)卫体局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期间,省疾控中心老师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兵分两路进入8家企业进行现场教学。
走进曲沃县建邦集团加工车间集卷线,一股热浪来袭,温度陡然升高。刚冶炼出来的钢铁通红,散发着强烈的热辐射,工作人员刚进入车间不久,便已汗流浃背。厂内管理人员介绍,在技术改造后,全自动的生产线采取的是巡检的工作方式,加上岗位周围布置机械排风、风扇及空调降温,有效减少了热辐射对劳动者的影响,并且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对热处理岗位选择适任性劳动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避免中暑事故的发生。
“职业性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职业性听力损失是不可逆,无法治疗,预防的方法主要是靠佩戴听力防护具、减少暴露在噪音作业下的时间、工程改善等方法来降低噪音或隔绝噪音,并且于噪音作业环境的劳动者须每年接受职业健康体检,以便早期发现伤害。”临汾市卫健委监督科科长程建军与曲沃县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在现场访视,测出噪音约为97分贝,工人因佩戴了听力防护具并且减少工作时间,有效避免了听力损伤的发生。
预留粉尘样本,测试温度、噪音、有毒气体排放……这些都是他们重点监测的项目。每到一家企业,他们首先要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对职业病防治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企业近几年的现场检测材料和职业病健康检查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情况、防护设施设置运行情况等进行仔细调查核实。老师们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员们,他们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扛着几十斤重的仪器箱爬楼登高,奔走在各个车间,重复着调查、检测工作。
近年来,市卫健委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扎实开展专项治理,认真落实攻坚行动,狠抓监管执法,通过在全市17个县(市、区)开展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掌握我市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研究分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浓度(强度)水平,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为监管执法、研究制订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和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监测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病患者情况和重点职业人群健康素养状况,摸清底数、发现问题、分析趋势,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政策、完善法规标准、建立健全监管工作机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提供依据和支撑。通过尘肺病患者康复管理和服务,进一步落实重点职业人群健康权益保障,探索完善职业病管理机制。全面推进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市县两级防治技术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目前,全市通过市级疾控中心对上报的职业健康检查个案进行数据初审,在完成初审的个案中抽取5%-10%进行现场复核,并将复核情况及时报告市卫健委监督科。监测工作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监测病种包括除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外的所有法定职业病(共9大类121种),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县(市、区)覆盖率达到100%。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