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心”之舞者 守护生命律动

2021-11-16 09:35: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2021年10月,市人民医院心脏康复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这是该院被授予国家标准化胸痛、房颤、心衰及高血压四大示范中心称号后,向国家标准化心脏病示范中心“大满贯”目标迈进的坚实一步。

  自1989年建科以来,心血管内科便凝心聚力、协同发展,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率先引进和开展主动脉球囊支持设备和治疗技术;最早拥有及使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心动过速,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技术;最先使用冠状动脉内超声、血流储备分数测量诊疗技术和设备……多项“领先”为我市心血管专业发展掀开了新篇章。

  敬畏生命 抢占黄金速度

  在心血管内科,“时间就是生命”。

  2021年8月,一名43岁的出租车司机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生命危在旦夕!

  负责胸痛急救工作的急诊科主任毛崇涛沉着冷静,迅速对患者进行电除颤和胸外心肺按压恢复心跳,同时呼叫值班胸痛绿色通道的心内科副主任庞卫乾准备急救。一分钟后,代表心脏律动的绿色线条再次鲜活起来,患者意识逐渐复苏,但毛崇涛没有丝毫松懈,因患者依旧大汗淋漓。心电图结果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前降支闭塞。面对命悬一线的患者,紧急赶往医院的家属在犹豫,但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必须以高超的技术和笃定的信念展开抢救。

  绿色通道开启,患者被迅速送到早已准备妥当的导管室。当闭塞段恢复血流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整个抢救仅用半小时。

  作为全市最早进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单位,该科冠心病治疗水平一直处于全市领先地位。2017年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后,每年通过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得到救治的患者达到800例以上。

  这位患者更幸运的一点还在于,当时科室申请到科研技术与国家接轨的国家级器械临床实践项目——全国多中心FUTURE-III研究,患者用很少的花销,植入了先进的生物可吸收支架。

  “带动基层医院的培训与诊疗能力提升,打造一小时救治圈,促进全域胸痛中心工作规范发展。”心血管内科主任邓俊萍认为这是作为三甲医院应有的责任。救治同质化,该科专家以“绣花”的功夫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层层培训,这些种子已慢慢发芽,如今,该科已与40余家基层医院建立胸痛中心医联体协作单位,一个覆盖全市基层医院的急性胸痛区域网络救治体系建立起来了。

  2018年9月6日晚,乡宁县枣岭乡的韩拽子,在家中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伴大汗淋漓、呼吸困难,遂前往枣岭乡卫生院,心电图诊断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从乡镇卫生院快速急救到乡宁县人民医院及时给予静脉溶栓,再到市人民医院精准的支架植入术。在每一次的转运途中,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都会通过网络医院胸痛中心,传到急诊绿色调度及胸痛中心平台。

  网络救治体系各环节的无缝衔接,不仅有助于医生第一时间形成有效、便捷、最佳的治疗方案,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改善预后,受到基层医院及广大患者的交口称赞。

  永攀高峰 打好每场硬仗

  永不止步的医疗创建之路,必然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房颤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因公众知晓率低,导致房颤早期诊断率低,进而导致卒中风险显著增加,规范的房颤综合管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2017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全面升级,焕然一新的房颤门诊投入使用。

  64岁的马先生因“反复心悸伴头晕4月”入院,诊断为“阵发性房颤”,因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基础病,栓塞风险很大,对于邓俊萍做射频消融治疗的建议,他并未采纳,而是选择去北京做。

  “只有树立高目标,才能建立高平台、取得高速度、达到高质量。”这件事,坚定了邓俊萍与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的合作,以求获得更多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的决心。2018年,与“中国房颤第一人”马长生的专家团队成立的心脏联盟·临汾房颤中心,使科室在房颤诊疗方面有了更加完善的救治体系和成熟的治疗技术。

  2019年2月11日,是马先生第六次因房颤复发住进该科室,长期的病痛折磨使他烦躁不安又极度悲观。已经在北京做过一次射频消融的他,对于邓俊萍再次射频消融的治疗方法持悲观态度,但最终在邓俊萍的安抚和宣教下,接受手术。“邓主任,你可是救了我一命啊。”术后再无复发的马先生满怀感激。

  心衰,作为心脏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被誉为心脏病中的“癌症”。一旦发生,就是九死一生。近几年,该科心衰中心的建设,为心衰患者提供快速、规范、及时的医疗救治,为挽救生命赢得先机,给心衰患者带来福音,意义深远。

  61岁的柴先生,胸憋,胸痛10年。2021年10月11日,他稍微活动就胸闷、气喘,且是越来越重,3小时后被送往市人民医院心衰中心进行救治。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前壁),心律失常、室早,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患者病情危急,随即转入心脏病重症监护室,虽经过4天的全力救治,患者心力衰竭气喘反复加重整体病情持续恶化,心衰重症组组长郑婕积极给予方案的调整,经过10天的救治,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脱离危险,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赢得了机会。

  心血管内科作为一支技术过硬、医术精湛、锐意创新的医疗团队,虽迈入“国家队”行列,在探索与发展的道路上仍未停歇,临床、科研、人才培养全面发展,MDT多学科合作和疑难病例的会诊与讨论高质量推进,每年收治各地区危重患者千余人,且抢救成功率高。

  2019年6月5日,成功对一位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了完全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铅无挂”;

  2020年5月1日,应用目前国内最新的心腔内超声技术成功治疗一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填补了我市又一项技术空白;

  2021年5月21日,在“零射线”的情况下,成功为一例孕妇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施行“射频消融术”……这种高精尖的手术在该科比比皆是。

  心脏康复 全心服务患者

  “长期负责式照顾”让患者更加放心、安心、舒心、暖心。

  “姑娘,我又要给你们添麻烦啦。”张奶奶缓缓走向护士站,护士杨晓芳连忙放下手上的工作去搀扶:“您这说的哪的话儿,照顾您是我们应该做的,您跟我可不用客气!”

  说起张奶奶,那是心血管内科的老患者了,将近二十年的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每年总会来科里住上一段时间。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大多为老年患者,基础病多、病程长、病情变化快、记忆力差、行动需要协助、有悲观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把亲情化服务纳入工作之中,在生活中关心患者,用肯定、鼓励的语言和行动支持患者,让他们建立信心。

  高血压是危害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却也是可防可治的。该科高血压中心的建设,进一步规范了高血压疾病的诊疗,对于预防心脏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在顽固性、波动大、重症复杂、妊娠期以及各种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方面有独特的建树。

  2021年10月10日,甘玉君主任高血压团队成功为一名年仅27岁的严重高血压合并脑病患者,实施肾动脉造影及左侧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血压恢复正常,再不用服降压药。而该患者在入院时,血压持续在190-200/120-130mmHg之间波动,降压药对其根本无效。

  目前,医疗技术的进步,也使患者对于疾病的预后有了更高的追求。而如何减少患者的猝死率、再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复职回归率,这就需要心脏康复的助力。

  宽敞明亮的大厅,崭新的跑步机、踏车等设备,数名患者正在积极锻炼。心肺功能是否正常?日常适合从事哪些运动?通过心肺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等方式对每位心血管病患者进行精准评估,制定个体化的合理有效的运动处方。这间开到医院病区的“健身房”便是市人民医院心脏康复中心。

  康复中心主任陈秀琴介绍,中心按照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流程,目前拥有一拖四的运动康复管理系统。可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甚至整个生命过程提供心理、生物和社会等多方面长期综合的管理服务和关爱,全面改善患者预后。

  患者刘先生因患急性心肌梗死,送医院救治后虽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后遗症。他希望通过“心脏康复”训练,回归社会,融入正常人群的生活中。心脏康复将帮助更多像刘先生这样的患者顺利回归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恢复。

  在心血管内科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下,2013年,该科成为山西省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2018年升级为山西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2016年,山西省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标准版国家级胸痛中心;2018年,标准版国家级房颤中心,临汾市房颤中心牵头单位……集成临床医学科技研究资源,推进全市区域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全面提升。

  2019年获“中国心血管医疗质量改善项目”急性冠脉综合症医疗质量金奖,心房颤动医疗质量铜奖称号,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专科;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胸痛中心总部颁发的“优秀地市级胸痛中心联盟”称号……一步步实现“国家队”合作,建立“国家级”平台,一个集预防、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国内先进、诊疗规范的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为我市广大心血管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精准的医疗服务。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