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六病区,总能看到医生武锐温暖的身影。他用心、用爱医治每一名患者,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走出“精神孤岛”、寻回“失落的灵魂”,重新燃起回归社会、正常生活的勇气与信心。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武锐说,从医路上,这句名言时刻鞭策着他奋勇前行,使他在“心”世界里找到了新的推动力。
有一种责任叫“担当”
“继续留在综合医院,还是‘转行’去精神专科医院?”2018年,面对这道重大选择题,武锐选择了后者,踏上了一条鲜花与荆棘并存的道路。
有一天半夜,一名男子突然发狂,用棍棒袭击了自己的家人。在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该男子被强制送来医院。但是,见到武锐后,男子说话客气、举止斯文,与家属、民警的描述判若两人,根本无法想象他居然能作出之前的疯狂举动。
“精神疾病没有诊断‘金标准’,需要通过当事人和家属的陈述,从当事人的日常行为、身体特征、心理反应等去辨别诊断。”武锐随即与男子进行深入交谈,细心观察男子的一言一行,进而发现男子的思维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混沌,出现了命令性幻听,且男子对这个声音言听计从,存在攻击冲动,最终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其实,踏上新岗位以来,武锐遇到过许多善于“伪装”的患者。有一个“老病号”患有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一见邻居嘴动就觉得在骂他、要害他,便拿着刀子去找事、多次打碎邻居家玻璃。由于“经验丰富”,他一到医院就判若两人,面对医生问询总挑“好话”来说,极力证明自己“没问题”。
遇到这样的情况,武锐往往会“见招拆招”,先是顺着患者的意思聊下去,接着询问一些直奔主题的话语,如“还觉得有人对你不友好吗”等等,通过患者答复来捕捉关键信息,凭借经验去判断患者的真实状态。
随着工作的开展,武锐渐渐适应了这个不受大家“待见”的职业,深深爱上神秘、奇妙的“精神世界”。他说:“与患者打交道的过程,让我更加体会到身为医者的责任。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患者也是‘受害者’。他们不该被误解、被歧视,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
有一种付出叫“坚守”
“在医学界流传着一句话,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武锐说,“起初认为,手握手术刀的外科医生会更有职业成就感。真正跨进精神医学的门槛以后,我才意识到拯救患者的灵魂同样重要。虽然没有手术刀,但我们可以用好另外两大法宝,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治疗患者的‘好帮手’。”
不同于其他疾病,精神疾病病程长、易复发、病因复杂,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煎熬。有一名30多岁的患者每次出院之后,都无法做到按时服药,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家属不堪忍受,患者一发病就绑着送来医院,随后不闻不问、放任不管。
武锐发现,这名患者跟许多患者一样,长期患病导致社交退缩,胆小、自卑,不敢和他人接触。而家庭是患者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在医治患者的同时,积极与家属沟通,共同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康复环境。
“药物只是起缓解作用,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调节。跳出固有的圈圈,迎接你的将是灿烂的阳光。”在武锐的努力之下,患者不再自暴自弃,坚持按时服药,通过家属的帮助走上了养殖之路。只要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重返社会,武锐都会感到莫大的鼓励与慰藉。
在门诊坐诊时,武锐时不时会遇到焦虑、抑郁的青少年,他们大多因为繁重的学业、巨大的压力出现了严重的负面情绪。他总会耐心疏导他们,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勇于克服困难。同时告诫家长:“孩子的学习就像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不要把全部压力都放在起点,要给孩子一个纾解压力的通道……”
工作中的武锐专注、认真,一刻不停地和患者交流病情或是拉家常,眼睛里满满都是关切。他感叹道:“许多患者正值美好年华,却因为疾病,学业、事业无法正常开展。我想为他们做一些事,帮助他们再次放飞理想、实现蜕变。”
有一种伟大叫“爱心”
“许多人对精神专科医院和患者的刻板印象,都来自不了解。这里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阴森恐怖,反而充满了关怀与温馨。患者只是发病时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发生了变化,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是经过系统治疗、康复之后完全可以回归社会。”这是武锐一直在做的事情,努力消除大众对患者的歧视与偏见,帮助患者重新开始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有一名20岁出头的小伙子感情受挫之后,常常保持亢奋状态,总觉得自己能干成大事,不计后果地冲动花钱,想要证明给前女友看自己的本领有多大。结果,“量变”引起了“质变”,小伙子的异常行为引起了家人的注意,被送入医院后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在武锐的悉心治疗下,小伙子极度亢奋、暴躁冲动、情绪两极化等症状逐渐消失,情绪日趋平和。出院以后,他们依然保持密切联系,武锐得知小伙子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与规划,又重新干回了老本行时,由衷地为小伙子送上祝福,并根据小伙子的精神状态调整了药物、药量。
服药、吃饭、睡觉、看电视……许多患者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对未来的人生感到一片茫然。武锐为此常常在思考,如何帮助患者真正在社会生存立足?他常常引导患者多读书、读好书,尽量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努力掌握一技之长,使知识和技能成为自己的立身之本,成为进入社会的“敲门砖”。
“请大家用‘富有’的爱给予患者多些理解、接纳和关心,为他们营造宽松、舒适的社会康复氛围,尽可能地为他们多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武锐深有感触地说,“我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哪怕路途遥远、崎岖,我也会坚持走下去。我坚信,前方是光明的。”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