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孩子出生十几天了,听力筛查没有通过,对声音反应不敏感,来看看孩子的听力是不是有问题……”3月3日上午,家住古县的陈先生特意带着女儿来市妇幼保健院听力保健科就诊,不仅享受到了专家的义诊服务和耳聋基因筛查,还得到了“量身定制”的诊疗方案。
这一天是“全国爱耳日”,市妇幼保健院围绕“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义诊活动,陈先生的女儿就是此次活动的受益者。从现场可以看到,许多家长都极为关注宝宝的听力健康。他们在医护人员的指引下有序、依次进入诊室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耳聋基因筛查、助听干预效果评估、新生儿耳廓畸形无创矫正等。
其中,有一个来自周边县的小宝宝听力初筛、复查都没有通过,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特意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做进一步检查。副院长尤爱萍详细了解了情况后,制定了相应的听力筛查方案,并依据检查结果给出治疗建议,同时告知家长如何保护新生儿听力。
“孩子的耳朵长得有点儿特别,会不会影响听力?”随后,又一名抱着小宝宝的家长进入诊室。听力保健科主任乔雪梅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孩子的耳朵是典型的猿耳,即耳廓畸形的一种。乔雪梅解释道:“猿耳、垂耳、环缩耳及常见的招风耳等耳廓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影响患儿的听力及身心,甚至影响未来的生活、就业。越早发现、越早矫正,治疗效果越好,最佳治疗时机是患儿出生后的3到21天,最迟不超过3个月。”
义诊过程中,一名1岁男童经过诊断发现听力一边正常,一边很差。乔雪梅随即讲道:“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容易发现其听力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听力筛查,很可能导致孩子错过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以至于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和认知发育障碍。”
通过此次活动,专家为广大家长普及了听力健康知识,纠正了孕产妇的错误观念,使大众意识到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诊断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并且尽早对其干预,使其语言发育接近正常水平,减少致残率,降低残障率。
爱耳护耳,聆听美好。尤爱萍说:“听力受损不分年龄,全民都应该在全生命周期,更多关注耳和听力健康。孕前要重视耳聋基因筛查,孕期避免病毒感染和使用耳毒性药物;新生儿最好在出生48小时之后接受初次新生儿听力筛查,有高危因素的儿童要在3岁半内每半年检查一次听力,无高危因素的儿童6岁内每年检查一次听力;青春期要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尽量不戴耳机,不要过度用耳;中年期要警惕突发性耳聋,老年期出现听力损失后要早干预。”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姚建